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成长重于成绩 2023年11月10日 第659篇
张良燕 东武小学3.6班🍓

一天比一天好,感恩所有……

今天看武校讲《教育思考—— 成长重于成绩》,对于武校说的四大铁律之三:成长重于成绩,我也是深有感触。

自从写亲子日记,跟着大爱的武校学习后自己也在一点点进步着、改变着。自己都是如蜗牛般前进着,如何快马加鞭般催促孩子成长?但我相信只要是不断学习努力向上,努力提升自己,就能影响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不再急着让孩子改变,因为我知道只有我这个原来变了,孩子就会顺其自然的长成他想长成的样子,而不是我要求的样子。

哥俩周三小测验时,通过自己的认真和努力得到了满分的成绩。跟我视频时说班级只有五名同学满分,我刚表扬完准备跟他们说胜不骄败不馁,齐同学就跟我说:“不过周五考试不一定是一样的题目,还要再认真仔细才行。”听了孩子们的话,我知道平日我们之间那些激励的话,在他们心里有了一定的份量。先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像盖楼房打地基似的重要。

昨天婆婆给我发了一张拍的有些模糊的照片,后来哥俩放学后又重新装扮了黑板内容后发给我。十几天了,孩子们是多么的期盼我快快好起来回到家。平同学在小黑板上写下的话:ma ma huan ying ni。齐同学画的图画。孩子们如此的懂事孝顺,真的爱了爱了。成长重于成绩,先成人后成才。

今天正式考试,没有刻意打视频叮嘱什么,相信他们。说多了就是焦虑,焦虑就会传染,所以自己先有个好心态。这是自开学以来第一次正式考试,不管结果如何,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经历才能成长,相信就会看到。加油鸭!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成长重于成绩文章:南未著名学者陆九韶主张“人之爱子,但当教之以孝悌忠信。所读须先六经、论、孟,通晓大义,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亲族。以交朋友,以接邻里,使不得罪于尊卑上下之际。次读史以知历代兴衰,究观皇帝王霸与秦汉以来为国者规模措置之方。”他认为,古人的教育是填养德行,是务本;而现在的教育,则是为了科举中第,为得到富贵功名。是逐末。他的观点与“先做人后做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这里的“行”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德行与成长,而“文”则是指学习成绩。

还有一份调查数据值得我们关注:相关机构对中国从1977年到2006年30年间1000多位“高考状元”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么多曾经让人惊羡的高考状元,却没有一位成为顶尖人才。他们如今都过着平凡的日子,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另一项调查显示,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

这说明了什么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多数中国家长的夙愿。让孩子考高分,甚至考满分,是很多父母为孩子确定的目标,所以他们也就拼命地创造各种条件,努力让孩子去考满分。成绩真的那么重要吗?难道孩子的成长就跟成绩“捆绑”在一起了吗?如果是这样,那些成绩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是不是就不能成长了呢?当然不是。

中国人民大学程方平教授指出:事实上,中国目前的基础教育优势依然主要体现在“精英教育”的模式之中,所谓的好学校、好教师教出的好学生都是“多元智能”分类中“数学逻辑类”智能较强的学生,约占学生总量的20%,而其他类型的学生,比如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较强的学生在这类教学体系中容易被忽视。

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陈省身先生曾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100分需要付出好几倍的努力,这是学习的极限,而这个极限是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的,答案的精确性必然会抹杀孩子们的创造力,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第十名现象”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现象是指跟踪调查了上千名小学生,结果发现有些考试成绩前几名,老师非常喜欢的优等生在高中、大学或参加工作后,并没有保持这种优势,或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和成就。相反,班里十名左右甚至更靠后的学生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巨大潜力,他们往往后来居上,在高中、大学的学习中脱颖而出,在工作岗位上也是建树颇丰。

其实,对于孩子群体来说,高分只是一小部分孩子的专利,而对于大部分不能靠分数取长的孩子来讲,高分永远都是次要的,他们无法做到成绩优秀,但可以做到成长优秀,因此,我们说成长才是主要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当然是孩子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如成熟的心智模式、健全的品格与高尚的道德情感、健康快乐的生活态度、终身学习的人生理念、受益一生的良好习惯、善于交往的社会能力等。而这些,都是很难在学习成绩中表现出来的。

作为孩子一生的老师,家长需要明确的是:成长重于成绩!

作为父母,要懂得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重新审视、学习、践行家庭教育理念,特别是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清晰地认识到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如何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应试教育,虽然可以生产出一流的技术人才,却无法培养出真正的科学精神,无法造就创造未来的人才。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当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还有做人的基本准则。

“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培养人,同理!


一群学习堪忧的孩子

清平小学首届完整意义上的秋季运动会在刚刚建成的塑胶操场上落下帷幕,它给清平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的故事,也必将成为清平运动史上的一次丰碑。

两天后,各项目成绩单递送到我这里。我仔细浏览着各年级各项目的前三名获奖名单,一是看里面有多少熟悉的名字,二是对陌生名字的一次识记。正在看着,突然有一个念头闪过脑际:能不能把孩子们的体育竞技成绩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做一个比较呢?也许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

于是,我立即拨通了分管业务的单文华校长的电话,告知了她我的想法。单校长听了心领神会,而且做事非常麻利,第二天,对比数据就传到了我手中。

拿到数据后,我特别关注了在班级中学习成绩居于C、D等次的这两个群体,尤其是D等次的。结果也在预料之中,数据反映出的现象证实了我之前的猜测,这次统计的最大价值是有了具体数据作为论述依据,这是令人欣喜的。

今天就拿D这个等次来说吧。

先看一下各年级的D等次学生进入年级体育竞技比赛前三名的比例:二年级22%;三年级30%;四年级23%;五年级21%;六年级21%。总体来衡量,这些在学科学习(主要是语数英等)上被“边缘”化的孩子们,在运动场上却没有被“剃光头”,他们获奖人数占到了总获奖人数的近30%,成了运动场上、领奖台上耀眼的明星。我相信,这些孩子心目中一定已经迫不及待地期盼着春季运动会了,因为,他们在运动场上找到了自我,获得了自信。

对于班级、级部、学校中的这些经常处于D等次的孩子们而言,学科学习无疑是他们无法回避的“短板”,而他们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特殊孩子。就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差”,在学校生活中被贴上了一张张“标签”,久而久之,这导致他们自暴自弃,自信心缺失,最终变成了他们不想成为的那样的人。

当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把学习成绩看成了学校教育的唯一时,那么,这些孩子就必然成为整个班级、整所学校的“陪读生”,成为校长、老师、同学眼中的“差生”。

然而,这些学习成绩堪忧的孩子们,他们中的一部分却成了田径赛场上的精英,成了清平明星,这告诉我们什么呢?当这些孩子们走上领奖台的时候,他们心中是什么样的感受,脸上又是什么样的表情,大家可想而知。

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就像大自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是如此。因此,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是绝对的,正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所论述的那样,每个人的智能优势各不相同,有的以语文见长,有的以逻辑数学取胜,也有的在艺术或人际交往方面具有优势,等等。从这种意义上讲,人人皆可以成才,人人皆有无限的潜能,只要在孩子优势智能领城加以正确引导、推动,促其成长,相信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就感,找回自信,找回自己。

今天赛场上的这些清平明星们,他们就是以肢体运动技能见长者。他们是身体运动的“艺术家”,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身体的平衡、协调、柔韧、灵活、速度等方面的能力要高于一般人。而这类孩子平时喜欢跑跑跳跳、动手动脚,很难长时间静坐不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课堂上就会经常有“小动作”或“开小差”,影响班级上课秩序,被当成“不守规矩”的孩子。

正因为校园里有这样的“不一样”,清平人才开始思考:要给孩子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应该是适性教育,这既是清平教育的起点,又是清平教育的归宿。为了给不同智能倾向的孩子提供适合的学校环境和成长土壤,学校就不能太安静,课程就不能太单一,课堂就不能太死板,活动就不能太传统。于是,清平校园里每天都有鼓乐之音、花棍之舞、花绳之律,为有艺体专长的孩子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清平每周都有社团选修活动,丰富多彩的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个可选择的学习“超市”,拓展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清平每月都有淀河远足、外出实践等活动,将孩子置身于社会和大自然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年的重大节日,尤其是能够代表深厚中华文化传统的、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节日,当然也包括一些国外的节日,学校都会组织各种类型的庆祝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外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在清平:静,可以依偎在走廊书架上悠闲读书;动,可以撒野于塑胶跑道上自由奔跑;观,可以静坐路旁为表演者鼓掌;演,可以登上舞台释放自我风采。

这就是清平要给孩子们的,这也是教育应该给孩子们的。

在我们身边,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还是坚持“分分分,孩子的命根”

总会盯着孩子从小到大的每一次考试成绩,并以分数决定对孩子的看法,以分数评价孩子的一切。从评价的角度来讲,这样做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是片面的;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讲,分数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因而把分数与一个人的成长画上等号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大名鼎鼎的发明家爱迪生,举世闻名。在他的一生中,他与他的助手一共发明和改进了1300多种东西,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赫赫有名的大发明家,7岁时开始上学,在校不到3个月的时间,便因“太笨”而被迫退学。老师说:“爱迪生这孩子一点儿都不用功,还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他居然问我2加2为什么等于4,这太不像话了。我看这孩子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碍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吧。”幸好爱迪生的母亲教子有方,对小爱迪生进行不断地鼓励和教育,不厌其烦地解答孩子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为孩子提供如《自然读本》等方面的书籍和实验器材,培养他的实验能力。

德国大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少年时也表现平平,有时老师讲的课程还不能当堂吸收,需要课后重复学习。但后来经过努力,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他成为一代数学领袖。当今风云人物马云,高考两次落榜,数学成绩第一次1分,第二次19分,第三次高考也没有超过本科线。新东方集团老总俞敏洪,也有三次高考经历,第一次英语33分,第二次55分,第三次高考总算踏进了北大校门。

低分高能的事例相当多,他们可能就在我们生活周围,所以,每个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不一定不能成就一番事业,也许你的孩子未来就是像爱迪生、希尔伯特、马云、俞敏洪一样的领军人物。

为了让孩子全面协调发展,家长应该采用各种有效方法使孩子深刻理解、灵活应用在学校里习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孩子所具有的特殊才能,家长要去挖掘,也即“扬长”。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状元”,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才能和兴趣对其未来人生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培养。

家长、老师都需要有一双开放的眼睛,既要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又不要“死盯”“只盯”孩子的学习成绩,从“裁决者”“管理者”的角色上退下来,设法成为孩子的参谋、朋友,平等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帮孩子出谋划策。

人的一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孩子的成长更是一个不可预测和估量的事情,他们在不断地改变,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一时一事的表现就对这个孩子的明天或未来做出不负责任的判断。

以色列人在儿童时期几乎就是玩游戏,很少参加一些大的比赛,即使参加了也拿不到好的成绩,但是他们在成年之后,却可以大有作为,这就说明了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以他所谓的“起跑线”来判断的,应该有更长的一段时间。人生是一次长跑,而绝非短跑。我们评价人的视角不一样,导致我们的评价结果也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从更多的视角来审视和评价孩子,而不是只用一次的考试成绩或一段时间的成绩来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

2015年6月23日晚,阿里巴巴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云回想起自己高考又一次失利的那个夜晚,百感交集,他给失意考生写了一封信:

我想你这几天肯定很失落,我理解!因为我有过两次同样的经历。特别是第二次高考失败,我记得发榜那天晚上,自己和几位同样没有考进大学的同学一起,躺在老浙江图书馆门口的平台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忧虑和惆怅……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家人埋怨,怕自己会永远抬不起头,怕自己没有未来……

人生变化无常,今天的顺利未必未来就一定会成功,今天不成功也不意味着未来就没有机会。有些人是天生会读书,会考试!我们不会考试,我们也许不如别人会算会背书,但在其他地方我们并不比他们差。也许我们生下来不是为了考试的,但我们会努力干活、努力工作!我们也许确实需要考几次才会成功。如果我们的运气不是在考试中,那一定是在其他地方!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今天的成绩。但我相信这辈子总有机会是等着我的!有些机会是别人的,嫉妒、羡慕也没有用。那些天生会读书的人有的是命,但我们这些不太会读书和考试的人却未必没有我们的运气,只要我们坚持做我们喜欢的事,并努力把它做好、做完美!

当然读大学还是很重要的。坚持再考几次吧!未必一定要进名牌大学,但考进大学还是非常有用的。连普通大学也考不进,那你还是有点儿自己的问题的。不要放弃,再来一次吧。

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考进或考不进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你一定有自己的机会的。

马云

2015年6月23日

教育不只是考试成绩那么简单,它真正关注的是孩子的成长,这也是我们关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价值所在。

放手才会成长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便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这个“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地成长,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是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鱼缸”里。打破这个“鱼缸”,就是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经受挫折、历练,在实践经历中成长!

先来看一个关于南美洲苍鹰“教子”的案例。

在南美洲,有一种苍鹰非常凶悍。它的爪坚硬而锋利,利如刃;它的喙长而弯曲,弯如钓;特别是它的翅膀刚劲有力而富有弹性,两翼展开长几米。苍鹰一旦锁定猎物,或一飞冲天,或俯射大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猎物牢牢提住。因此,只要看到苍鹰在天空盘旋,野兔、鸟雀之类的小动物都如临大敌,瞬间逃得无影无踪。即使像狼那样凶猛的食肉动物,见了苍鹰也是唯恐避之不及。

苍鹰之所以能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得益于它们魔鬼般的父母对它们施行的残忍的“教育”和“训练”。雏鹰刚刚长出翅膀并逐步学会抖动的时候,它们的父母就会伸出坚利的喙钩,狠狠地啃啄维鹰翅膀上的绒毛。这是它们让雏鹰强制换羽,以便长出更粗更长更有力的羽毛,让它们飞得更高更远更快速。尽管雏鹰忍受不了剧烈的疼痛发出阵阵哀鸣,但鹰父母却无动于衷,对雏鹰身上的斑斑血迹也视而不见。它们不停地啄,直到把雏鹰翅膀上的羽毛啄光、皮肉啄烂为止。在雏鹰的翅膀再次发育完好,刚刚学会低空飞行时,老鹰又再次啃啄雏鹰的翅膀,又要到皮开肉绽、血肉模糊才善罢甘休。等到雏鹰羽翼丰满,独立飞行时,老鹰还把雏鹰叼向天空,而后狠狠地摔向悬崖峭壁。就这样每当雏鹰生长发育到一个新时期,老鹰都会对它做出类似残忍的举动,直到雏鹰完全适应各种环境,脱离老鹰的保护,可以独立捕猎为止。

老鹰给小鹰喂食也非常奇特。老鹰一次孵化四五只小鹰,老鹰捕获的食物每次只能给一只小鹰吃。在我们人类看来应该是给最小最弱的鹰吃或者是均分吧,然而不是,它是采取竞争的方法,谁抢到就给谁吃,所以强悍的鹰抢到食物活下来了,瘦弱的被淘汰掉,这看起来也很残忍,但恰恰是因为这种残忍,才使雏鹰们越来越强壮,越来越凶猛,才在弱肉强食的生物界居于强者之位。

在这里讲南美洲苍鹰残酷训练雏鹰的案例,并不是说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要像苍鹰一样残忍,但其中确实有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爱孩子,那是连低等动物都会做的事情,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应该做得更好,更有艺术性,但现实生活中却有为数不少的父母不知道怎样爱孩子。

俗话说:“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是啊,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是难以经受风雨磨砺的。


人民日报文章:把行动交给现在,把结果交给时间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生活中,有的人在做事前总是思考很多问题:付出了没有结果怎么办?失败了怎么办?想来想去,白白蹉跎了青春,最终一事无成。

而另一种人一旦决定了就会立刻行动。他们认为:既然无法决定结果,那就先把眼前该做的做好,把想做的事坚持下来。随着慢慢积累,最终迎来成功。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所有想要的东西都不会凭空而降,只有先跨出第一步,才能看到成功的希望。

2

在行动中,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不在于想法有多完善,而在于执行力有多强大。

在行动中获得信息,不断优化调整,既不耽误事情的进程,还会促使自己成长。把事情做成固然很好,如果不成,我们也能在这个过程中积攒经验、继续前行。

先行动起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断摸索、不断提升,我们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3

把行动交给现在,把结果交给时间

急功近利的人总在计算结果,付出十分之一,就想收获一分之十。而真正能成事的人懂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专注当下、默默努力。

与其把时间用在焦虑和计算上,不如现在开始做好一件手边的事情。

把行动交给现在,把结果交给时间。当你拼尽全力,自然会收获想要的结果。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302475
推荐日记
《傻瓜妹妹》
《11-10》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亲子日记》
《摆脱精神内耗》
《亲子日记》
《2023.11.10 星期五 多云 亲子日记第31》
《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2023年11月10日》
《怎么样对孩子建立合理的期待》
《随写》
《2023.11.10.晴 情感渗透,快乐和谐稳定》
《感冒》
《2023年11月9日,星期四,天气晴,亲子日记第291篇》
《2023年11月10日2301班黄勇鑫妈妈亲子日记第二篇》
《2023.11.10第33篇》
《成长重于成绩 2023年11月10日 第659篇》
《随记》
《亲子日记第106篇,2023.11.10日,星期五晴》
《亲子日记(533)2023.11.9》
《629妈妈的味道》
《每日小叙》
《2023年 11月10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为明泽点赞👍》
《(1870)等车》
《大无语事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研学之旅》
《 踏秋 》
《2023.11.07号星期二天气晴今天是第六十篇日记》
《"天才威“2023年11月10日》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