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碎思第一百六十四篇:
今天的校长面对面座谈,稍微调整了一下谈话顺序,先让轮值家长给学校提意见。
我先说,家长们来学校轮值半天,机会难得,你们又都是班级家委会的,能和校长面对面的谈话,有什么想提的意见,有什么想说的话,尽管说、尽管提,咱畅所欲言。我知道很多家长有什么对学校、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都没有机会向学校传达,都把希望寄托在你们班级来轮值的家委会成员身上,所以好多来轮值的家长都是带着任务来的,都是你们孩子那个班里家长的代言人。
这么一启发,家长们开始大胆的提意见了。一位家长说孩子班里纪律不好,希望校长安排人去强调纪律;一位家长说,在校外看见个别孩子骑电动车,很危险,希望学校强调一下,小学生不能骑动电车;一位家长说在当志愿者陪孩子出去研学的时候,听见好几个孩子说脏话,引起其他同学的追捧,希望学校要加强教育,正面引导;一位家长说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可能是年龄大一些了,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了,希望学校加强心理方面的教育,或者组织讲座也可以。
我问最后一位提意见的家长,您写亲子日记了吗?家长不好意思的说:写了几篇。我说您也听见了,前面几位家长说的,因为写了亲子日记,首先自己变了,用孩子们的话说“我妈妈变的温柔了”“妈妈发火的次数少了”“我考的不好的时候,妈妈不发火了,而是陪我找原因”“我妈妈好像换了一个人”“我感觉像,换了个妈妈”……因为妈妈变了,所以孩子也变了,变得愿意和父母交流了;变得开朗了;变得能体谅父母了。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家长首先得改变,家长首先要做好表率。如果家长不改变,学校讲再多的心理健康课,学校有再多的心理老师,学校组织再多的心理健康培训,都无济于事。记住,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家长出了问题,只有解决了问题的根源,才能有好的结果。家长不改变,一味找学校,给学校提意见,都是徒劳的。家长怎么改变呢?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学校已经告诉您了,来听报告,开始写亲子日记。方法交给家长了,家长嫌麻烦嫌累,不来听课,不想写日记,自己没有任何的改变,发现自己孩子不听话了,又来要求学校做这做那,真的是荒诞啊!醒醒吧!学校不是万能的,老师也不是万能的。只有家长您是万能的,就看您怎么去做了。
我说完后,发现那位家长有些脸红,连连说“是,是”。
“行由不得,反求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