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晴
亲子日记第(2121)天
李攀+7.6李可心妈妈
《父母规》诵读第1224天
周末即将到来,我也跟孩子们一块热切的盼着过周末了!哈哈,早起锻炼身体确实很好,但是矛盾的心理提醒我:要坚持锻炼也要周末多睡会!周末可以任性么,至少是可以多休息一个多小时哦。期待着。
安全从来都是最大的事,记得前段时间,班主任王老师还在群里说过接送孩子的停车区间问题。说是在学校的东门,学生大规模出入学校东门时,为了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大门正中向东直接通向机动车道的出入口是必须封闭的。一是为了避免学生出校门后直接冲上机动车道造成危险(从辅道上向南北两边分流,有绿化带挡着作为缓冲);二是为减少接送孩子的车辆在校门口正当中附近聚集和回头;三为避免学生大规模出入时机动车混入人群出入校门。所以,就要求在学校东门接送孩子的家长,可以跟孩子约定好稍微远离学校东门的固定接送地点,不要在校东门口正当中附近聚集,也不要让孩子跨越大门正中的封闭护栏和隔离栏。安全必须要时刻注意,接送孩子那就要关注接送及途中的安全问题,一个孩子关系到太多太多!我们做父母的输不起!所以我们关注安全问题的同时,也要时刻提醒孩子们自己注意!安全问题,需要家、校、生的共同参与!
说到安全问题,我的思绪不得不想到最近的体育馆坍塌!事故已经发生,在我们感到震惊心痛惋惜的同时,也要通过这件事关注到建筑安全问题!如果说建筑安全我们难以控制的话,那么在灾难突发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降低损害成都呢?
一.建筑物坍塌有何征兆?
1. 地面突然下陷、空鼓或裂缝突然加大。
2.承重柱、梁、板或墙体出现严重裂缝,并持续发展。
3.承重柱、梁、板或墙体产生过大的变形,木构件或连接部位严重腐朽或已被白蚁蛀蚀。
4.墙体或天花的批荡层突然大面积剥落、脱落等。
5.房屋突然发出异常的声音,如“噼啪”声、“喳喳”声、爆裂声等。
二.建筑坍塌如何避难?
1.弯曲身体成胎儿姿势,躲在不易压碎的大物体周围,远离危险、易损坏物体。
2.尽量靠近建筑外墙,降低逃生路线被堵住的可能性。
3.千万不要靠近楼梯,它们是建筑物中最容易被毁坏的部分。木制品有弹性,建筑物倒塌时,会留出生存空间;砖制品则会散落成碎块,易造成伤害。4.若建筑物坍塌时自己在卧室里无法逃离,可以趴到床下进行躲避,这样就可以受到床体的保护。
三.建筑坍塌被困如何自救?
1.小心移动身体,以防被建筑物残骸砸伤。保持冷静,护住口鼻以防粉尘伤害。2. 如果身边有金属器具,可有规律性地敲击这些物体发出声响,提高救援人员发现几率。3.若被困地与地面接近,等到救援人员通过时大声呼救。
安全无小事,关乎你我他!晚饭后第一时间关闭了闹钟,想着周末偷懒一下的,可是还没过多少时间,就又收到了领导的信息,说是周六要求全部出勤……好吧,我再默默打开闹钟好了。其实正常去上班也能休息挺长时间的,平时五点就要起床,可是周末我只考虑上班了,就能七点起床,相对于辛苦的倒班人,我能睡到七点就已经很奢侈了!周末不休息,继续搬砖吧![加油]
睡前思考:
哈佛大学20年研究表明:人们80%的幸福感,取决于人际关系的质量。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却不乏这样的人:
总是好为人师,处处纠正别人的观点而不自知。
不停向别人索取,以为关系好就可以肆无忌惮。
将意志强加于人,过度掌控以寻求内心的平衡。
殊不知,低质量的社交,终会让彼此心生芥蒂,难逃悄然散场的结局。
人生下半场,无论和谁交往,越能做到这三点,便能越早收获幸福感。
克制纠错欲
情商高手张超曾收到一封私信,是关于女性读者小王的故事。
小王在某公司工作三年,称得上是资历深厚的老员工。
后来,公司扩大规模,招了不少新人,其中小王和小莉关系最好。
以至于之后,小王经常以为小莉好为由,苦口婆心地规劝她。
公司聚餐那天,小莉作为新人,想亲自和老板敬酒,以表尊重。
为了不让小莉吃亏,小王急忙劝阻。她认为这是招摇的表现,新人本应低调行事。
毕竟当年,自己第一个转正,就因为比较稳重,后面的工作才更为顺利。
可小莉不以为然,依旧坚持去敬酒。其他同事见状,都在旁边窃窃私语。
因为担心小莉后续的发展,小王直言不讳,劝她以后别做这类出格之事。
结果,这份良苦用心并未被接受,反让对方衍生反感的情绪。
或许在小莉看来,自己要好好表现,才能受到老板重视。
心理学中,人的认知被划分为两种:
一元思维模式,喜欢纠正别人,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
二元思维模式,即便不认同,但依然能兼容不同的观点和人。
很多时候,面对别人的不同观点,我们常常会习惯性“纠错”。
久而久之,便陷入一元思维模式的陷阱。
可事实上,每个人的立场和角度不同,世间故然也没有对错之分。
莫言曾说:“克制自己纠正别人的欲望,不要随便给别人忠告和劝告,聪明的人不需要,愚蠢的人听不进。”
那些所谓的“忠言逆耳”,并不能让别人心生暖意,反而会消耗彼此的心力。
唯有以一颗包容心求同存异,相互欣赏和尊重,才能收获醇厚绵长的关系。
收起索取欲
周国平说: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
人与人之间,有一条隐形的分界线。
只有彼此尊重、相互付出,才能守住关系的界限。
若一味索取、不知感恩,终会面临分崩离析的结局。
电视剧《人世间》跌宕起伏的剧情,曾引发许多人共鸣。
剧里曹德宝和周秉坤是发小,却因一件事友情破碎。
曹德宝只求安逸,不思进取,多年来一直原地踏步。
周炳坤经过不懈努力,荣升报社后勤处长,可谓小有所成。
之前,曹德宝面临困境时,没少找这位发小帮忙。
正巧周炳坤哥哥是副市长,负责“光字片”区的拆迁改造。
这次曹德宝夫妇又来求助,希望发小向哥哥求情,分给他家一套拆迁房。
周炳坤断然拒绝了,因为只有特困户,才有拆迁购房资格。
曹德宝家明明有新房,可还是想占此便宜。
这种违规要房的无理要求,势必会影响哥哥的仕途。
曹德宝夫妇听后气急败坏,埋怨周炳坤无视多年情谊。
周炳坤也不再留情面,直接与他们争论起来,最终三人不欢而散。
事后,周秉坤才和妻子感慨道:“朋友和朋友真的不一样,有些朋友只要一次不帮,就开始翻脸。”
东野奎吾曾说: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习惯“伸手”的人,不会发自内心的感恩,反而心安理得地索要。
可人与人交往,没有谁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给予。
也不是每一段关系,都能让人为所欲为、毫无顾忌。
越是无度索取,越会让别人身心俱疲。
越是毫无边界感,越是容易作茧自缚。
少一点占便宜的心理,多一些回馈别人的善意,彼此才能相处舒适。
坚守礼尚往来的原则,感恩他人的真诚付出,感情才能历久弥坚。
放下控制欲
知乎有个热门提问:和控制欲极强的人相处是什么体验?
回答几乎一致:感觉非常累、痛苦,像被什么束缚一般,没有丝毫的自由感。
的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又希望被套上沉重的枷锁?
人际关系中,最可怕的往往不是算计,而是控制他人的执念。
作者安颜在自己的书籍中,就提到这样一个故事:邻居夏梅乐于助人,在小区里是出了名的热心肠。
可她并没有收获一个好人缘,反而让大家有意无意地躲避。
安颜刚搬来不久时,有次熬夜加班,想在第二天周末睡个懒觉。
不料夏梅一早就带早餐上门,即便安颜呵欠连天,也执意督促她吃完早点。
自那以后,夏梅经常不请自来。邻里间串门本是常事,却成了安颜的一大噩梦。
夏梅不是干涉她做菜的顺序,就是吐槽她洗碗时浪费洗洁精。
有时候甚至会亲自上阵,誓言要矫正安颜做家务的坏习惯。
对于邻居的“热心之举”,安颜既无奈又压抑,便开玩笑式地暗示对方。
奈何夏梅引以为傲,认为自己是全能型,身边人都离不开她。
这般令人窒息的控制欲,最终让安颜不得不敬而远之了。
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总会以爱之名,在别人的生活里指手画脚。
殊不知,这美其名曰的“好意”,终会加速他人的逃离,积攒自己的内耗。
电影《黑天鹅》里有句台词:“完美不在于控制,而在于释放。”
人与人之间,即便关系再亲密,也要主动给彼此腾出空间。
一段健康的关系,并不是掌控别人,而是懂得控制自己。
与其徒增内心的不安,不如提高自身的价值感。
与其干涉别人的人生,不如给他人最大限度的自由。
《亲爱的三毛》里说到:“保持社交自觉,会给一个人的性格魅力镶上金边。”
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是高质量社交的智慧,也是为他人着想的修养。
克制纠正别人的欲望,兼容彼此的观点,友谊才能长存共生。
收起无度索取的心理,分清各自的界限,相处才会舒服自在。
放下掌控他人的执念,专注自身的价值,关系才能细水长流。
日记末尾跟孩子们说一句:“妈妈爱你们!”
2023年11月11日 星期六 雨夹雪转多云
亲子日记第(2122)天
李攀+7.6李可心妈妈
《父母规》诵读第1125天
朦胧中听到有下雨的声音,起来去窗边看了看,后面道路边上停放的车辆似乎都覆盖了一层雪!这是下了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吗?回到卧室就拿起来手机看了看时间,好奇心的驱使下,还点了一下朋友圈!原来雪早已来到!朋友圈里的雪多了更多惊喜与欢乐!冬天的第一场雪,欢迎光临!
早上起来,听着外面还是有滴水的声音,心里想着可能是半夜下了点雪,后来就一直在下午吧,可是拉开窗帘才知道,雪依然在下着,之所以有滴水声,那是因为温度不够低,下了雪就化成水了!从楼上看出去,小区里的法桐和榆树都还满树绿叶🍃,可是经过一晚的雨雪,树尖上树叶上都是覆盖了一层雪🌨️雪压翠绿的枝头,我们真切走进了冬天。
原本想着周末“休息”的,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昨晚是关了闹铃又赶紧打开了,早上看着下的洋洋洒洒的雪,我都在想要不要留在家,可是同事没有给我过多思考的机会。刚吃过饭就接到电话,说是下着雪不要骑电车去公司了,她开车多拐个弯,过来带上我再一块去公司,嘿嘿,好吧,今天上下班不用挨冻了。
生活和工作,这两者我们是分不太清楚的,上班的时候会忙工作的事情,就算是哪个周末留在家里,也一样是会扯拉着工作,不管是资料的整理,还是给客户做一些服务,没有哪个从事保险的人能有一天是完全放下工作的。说辛苦吧,跟体力劳动比还挺轻松,说不辛苦吧,又没有哪会是不操心的!哈哈,工作和生活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吧,我们身在生活中,却离不开工作上的收入!让我们爱恨交织的工作呢,又给了我们太多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收入!好像冲着这个,我们也要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耽误呢。
刚结束期中考试,孩子们都还在各种嘚瑟中,[偷笑]这个嘚瑟自己的作文,那个嘚瑟自己的分数,没有愿意认输的孩子,没有天生不上进的孩子,他们相互比较熟悉的同学,会相互询问考试的情况,考的好的高兴一下,稍微差点的羡慕一下,也可能会郁闷一下,但是收到郁闷的情绪,另一个就会马上给予劝说和安抚,还会给出一点分析和建议[强]我喜欢孩子们这么交流,不管是女同学之间男同学之间,还是说男女同学之间!他们正是在学校学习的年龄,凑在一块能够说学习研究学习就是挺好的啊,如果说工作挣钱是大人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学习就是应该是孩子们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我们也要想通了,大人们的工作和收入各不相同,所以也没必要要求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会多么一样![偷笑]不过说到这了,如果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基本一样的话,老师们可就算有福了!讲新的课程一遍或者两遍,同学们就都掌握好了,老师也就不需要再重复了!而且这样的话新课学起来可就快了[捂脸]一讲就懂一学就会……哈哈,这美好的场面可能会让老师和家长们开心的从梦里笑醒!可是五个指头都不一样齐的!孩子们的学习力是有着区别的,可能有的孩子一点就通了,可是有的孩子需要讲一遍,也有的孩子需要讲两遍,甚至还可能有着孩子需要讲四遍五遍或者更多!所以我们放平心态,接受孩子的情况,并且合理引导孩子,协同老师一块帮助孩子,让孩子走在前进的路上!
翻看同学微信,忽然看到有个同学的朋友圈有一封写给女儿的信!仔细读来心里甚是感动,我们是同学了多年的,现在到了为人父母的时候,相比较我们的父母,我们也一直在学着他们的样子,慢慢学会怎么爱孩子!可是今天从我同学的这封写给女儿的信中,我又学到了很多!
亲爱的宝贝女儿:
贝字如面,虽然和刘老师说好了一会就能在学校门口见到你,但我还是想以写信的方式和我的宝贝说几句话.因为在这里,我能肆天忌惮的表达我的爱,我的宝贝不要看哭哦!
现在是10:20,你能想象妈妈坐在客厅给你写信的场景吗?昨天接到你的电话,妈妈担心了一个晚上,不知道你现在情绪有没有好一些我相信我的宝贝很快就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投入初三紧张的学习,因为你做事一直都很有分寸.步入初三,临近期中考试,相信你和你们班很多同学一样都很努力.九年的寒窗苦读即将迎来明年的中考,妈妈知道你的压力很大,这一年的学习会很苦,可是妈妈还是想告诉你,如果你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比起漫长的生活,你现在的学习生涯都是短暂的.但有一点妈妈要告诉你,只要我的宝贝尽力了就好.只有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以后才能不给自己留遗憾.尽力了,不管期中考试成绩如何,不管中考能考到哪个高中,你都是妈妈心中最棒最优秀最爱的宝贝.
宝贝,你知道吗,我和很多庸俗的妈妈一样贪心.我希望你成绩好希望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个理想的高中,但我更希望我的宝贝女儿心理健康希望你开朗.自信.阳光,希望你善良而又有锋芒.比起成绩,开更希望你能有健全的性格,懂得感恩,善良、乐观.阳光.因为妈妈知道,这些是……
我这位远在郓城的同学写的内容,有没有感动到谁呢?我知道我很受感动!天下父母心嘛!我们可能能力不一样,表达不一样,但是对子女的爱都一样!
睡前思考:和什么样的人相处,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与高人来往,自己的境界也随之提升,和能人共事,自己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荀子曰: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和什么人在一起,你就会成为什么人。
多与高人来往
人生一世,难免会遇到麻烦,会因为想不开钻牛角尖。
这时如果身边有高人指点,麻烦就会迎刃而解,豁然开朗。
人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常与高人来往,你也会不同凡响。
子路听说孔子学识渊博,就去拜见孔子。
孔子对他说:“你很有天赋,要继续学习啊!”
子路不以为然:
“南山的竹子天性笔直,削尖了就能当箭射穿牛皮,我天资超人,还学什么呢?”
孔子说:“如果在竹箭的基础上,加上箭头和羽尾,威力不就更大了吗?”
子路心悦诚服,跟随孔子学习,成为了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
晏子说:“居必择邻,游必就士。”
总有值得我们仰视的人,他比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多和高人来往,我们的视野也会随之开阔。
高人相助,对于提升自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生都有高度,与高人为伍,就是在提升自己的高度。
勤与能人共事
我们都听说过木桶原理: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木板。
与能人共事,就是要去做桶壁那块最短的木板。
只有身边的人都比你强,你才能遇强则强,越来越强。
如果一直做最高的木板,你就无法进步,而这桶水也永远装不到你期望的高度。
山里有一个猎户,祖祖辈辈打猎为生。
他从小学习打猎,成年后,他打猎的技术超过了所有人。
因为打猎对他来说毫无难度,慢慢失去了兴趣。
父亲看他闷闷不乐,鼓励他出山参军。
来到军营的他,发现军队里比他厉害的人比比皆是,让他重燃斗志。
后来,他通过不懈的努力,一直做到了将军。
不要满足于高人一等的成就感,能共事的人,最好是比自己高出一筹的朋友。
古人云:“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都会进步。
和能人共事,如果能得到他们的肯定,自己也会信心倍增。
与能人共事,不只是生命价值的升华,更是一种享受。
生命中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他就像一面镜子,彼此照见对方的人生。
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不会笨拙;
和勇敢的人在一起,你不会软弱;
和乐观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悲伤。
与高人来往,你就是高人;与能人共事,你就是能人。
日记末尾跟孩子们说一句:“妈妈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