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就是-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更是拨开前途迷雾、照亮心灵成长的引路人。
“每个人都是一轮明月,有着自己的阴晴圆缺,更何况是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做有温度的引路人。做有温度的引路人,就是带着爱心走向学生,带着童心融入学生,带着感恩之心感化学生,带着-颗火热心激发学生,带着一颗仁慈心尊重学生,将闪耀着人性之光的真善美种子播撒在学生心间。李镇西老师培养优生的方法更是给了我不少启发。“优生”当然应该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现在在不少教师、家长的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也被称为“尖子生”)。
培养“优生”的意义显然是不言而喻的。“素质教育”并非是“一刀切”的教育,而是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的教育。尽可能挖掘并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各方面都获得理想的发展,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优生”,最终成为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应该说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因为教师对“优生”的爱几乎是天生的一一一一比如,在学校进行组建新班时,几乎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但我们对“优生”的认识却未必正确而且全面。
培养优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决不能满足于优生名列前茅的考试分数,而应有意识的培养其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优于让思想冲破牢笼,在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大前提下,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精神,让学生大胆的冲破迷信权威的思想牢笼。总之,让他们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否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治学方法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