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一,幸福的定义
本书的副标题:《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幸福课》
作者 泰勒·本-沙哈尔,是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课程讲师,在哈佛创造了选课人数最多的记录,他本人也被哈佛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哈佛导师”。
本书阐述了幸福是什么,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提升幸福水平。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对这本书进行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本书把教给人们获得幸福的方法和关于幸福的科学研究成果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本书的核心内容:
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幸福需要兼顾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既有长远而有意义的目标,也享受实现目标的过程。
影响一个人幸福水平的因素中,有40%的部分是个人可控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更加幸福。
几年前,联合国发布了一份全球幸福度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15年这25年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人民的幸福感反而下降了。
为什么财富的增长没有带来幸福的提升?
心理学家已经在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幸福,这就是积极心理学,也被称为有关幸福的科学。
《幸福的方法》这本书就披露了很多积极心理学关于幸福的新发现。幸福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让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更加幸福。
作者在哈佛大学开设了一门课程就叫积极心理学。这门课,堪称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很多学生说,这门积极心理学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幸福的方法》就是这门课的精华。
本书内容由以下两大部分组成:
一,积极心理学对幸福的定义,
二,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
第一部分,幸福的定义
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关于什么是幸福,这本书给出了一个很实用的判断工具:用“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作为横竖两个坐标轴,把人生模式分为四个象限。
第一个象限就是重视未来利益,轻视当下利益的忙碌奔波型,这样的人认为现在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必经之路,这在心理学上有个词来形容,叫做“到达谬论”,意思是说,认为只有在达目的地的那一刻才会有幸福。
第二个象限恰恰相反,完全只重视眼前利益,不管未来怎样,也就是享乐主义型,他们总是在寻找快乐,逃避痛苦,认为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不断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未来的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
第三个象限是觉得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都不重要,放弃了追求幸福,也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这就是虚无主义型,这种心态也叫做习得性无助,可怜这个象限的人,连前两种快乐都感觉不到。
其实,这前三个象限,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都犯了同一种错误,就是错误地坚持自己对幸福的偏见。
在积极心理学看来,只有第四个象限是对的,就是兼顾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既有长远而有意义的目标,也很享受实现目标的过程,这就是“感悟幸福型”,也就是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幸福主张。
简而言之,积极心理学给出的幸福定义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意义,指的是目标感和使命感。
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快乐和幸福。快乐和幸福,都是一种喜悦和满足感,不同的是,快乐是短期的,是一种积极情绪,而幸福是持久并相对稳定的,保有积极情绪的一个状态。一个幸福的人也有不开心,但是总能比较快地恢复到常态,这就叫心理免疫力。非常好理解,一个身体免疫力好的人,不是不生病,但是他抵抗外界病毒干扰的能力比较强,即使生病了,也能比较快地恢复。
那么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幸福水平50%与基因相关,10%受到环境影响,40%是个人可控因素。
基因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这意味着有人先天就会比较快乐,而有人却更焦虑。所以,作者认为,每个人都不应该追求绝对的幸福水平,而应该在自己的原始幸福基准之上,通过努力,不断提升幸福水平,达到更幸福的状态。
作者认为大部分的人在追求幸福上,都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潜能。
除去50%的基因影响,在10%的环境因素中,最让人感觉到迷惑的可能就是金钱,于是作者详细解释了金钱和幸福的关系。
如果去问人们为什么要追求财富,可能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财富能带来幸福。
真的是这样吗?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就是在一些极度贫困地区。数据表明,在印度贫困地区,财富对幸福的影响比在美国大得多。也就是说,只要你的生活已经解决了温饱,获得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财富和幸福的关系就不那么大了。
其实不仅美国,在很多经济发达国家都发现,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幸福感的增强。原因就是,他们的经济状况已经超越了温饱基本线,在这条线之上,幸福和财富关系不大。这一结论告诉人们,把追求财富当作人生目标,可能并不会保证得到幸福。
那怎么办呢?
很简单,直接以追求幸福为目标。
人在幸福的状况下,也就是生活有意义并感到快乐时,会更加激发出自己的潜力,也会有更大的成功可能性。因此,追求幸福不是牺牲成功,相反,幸福的人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小结一下关于幸福的定义:幸福就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也就是设定有意义的长远目标,并且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也感受到快乐。幸福水平受到基因、环境和个人可控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范围不太一样,所以不应该追求绝对的幸福水平,而应该在自己的原始幸福基准之上,通过努力,不断提升幸福水平,达到更幸福的状态。以追求财富为目标,不一定能带来幸福,而以追求幸福本身为目标,却往往有助于取得更大的成就。
(下接第二部分,如何提升幸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