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边我们研究了“后进生”的种种,从产生的原因,到教育的建议,还通过李镇西老师和“后进生”代表万同同学之间斗智斗勇,让我们一一展现了有关于“后进生”的教育,让我收获颇深。从本周的共读,我们有跟着李老师来到了“优生”的世界,一起去探索“优生”的教育。
本章节一开始,李老师让我们介绍了他总结的“优生”特点的两兼性。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优生”。说实话,我觉得我恰恰就是李老师口中的“一般教师”,试问: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又有谁会不喜欢“优生”呢。我们以“优生”为豪,他们毫无疑问是我们职业幸福的重要因子。然而,对“优生”,我们改如何教育呢?就像文章中李老师说的,在不能只注重分数的大基调下,李老师总结给出的六点: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二、帮助“优生”认识自己;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四、激励“优生”超越自我;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六、培训“优生”创造能力。这真是特别全面深刻的教学建议。我觉得每一条都非常有道理,每一条都对应着我要对班上“优生”实施的教育方案。
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就是不仅仅要“高分”,还要全面发展。“优生”的成绩固然优秀,我们还要让他们树立伟大的志向,为祖国奉献即将的伟大志向。我最想说的是第五点:训练“优生”的受挫心理。我们通过电视、手机,各大网络平台可以看到,带着“优生”的优越感,“优生”们的受挫能力太低了。当1不了落差的“优生”超越不了自己,于是便选择了结束自己,多么可惜。就像文中说到的,优秀的还是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家长,社会的教育,使得他们优秀。我们不难发现,班上的“优生”家长也都是有素质的人。“优生”在家长那里也是各种优越感。迫不及待的就是受挫心理的训练。班上的小轩是个优秀的孩子,听话,懂事,学习成绩也不错。于是就成了班上师生的团宠,一到下课,一群女生过去招呼他。看得出,他很喜欢一起玩。然而,我不愿相信的事发生了,小轩飘了。我跟他写日记,我找到他和他谈一谈,及早的抑制他飘的苗头。
我们的教育就是给他们锦上添花,让他们树立伟大志向,认识自己,保持童心,超越自我,受挫心理以及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