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比一天好,感恩所有……
今天看武校写《让孩子经历挫折》,我想说武校的书谁看谁都会获益匪浅。但武校的书不是人人都能拥有,武校这书只赠不卖。我把这段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能品读从中汲取经验,让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更有方。
如今的孩子很少受到挫折,父母呵护的羽翼下,能长出强大的孩子吗?真的很难。我们做父母的管的太多,孩子没有真正去体验当下。不管这件事对孩子们来说是好是坏,让他们去亲自感受,才能真正的成长。事教人一次就会,人教人次次不改。
♥文章内容:著名教有家杜威曾经说过:“失败是一种教育,知道什么叫‘思考’的人,不管他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们的教育要有失败的环节和因素,要让学生经历一定的挫折,因风雨而见彩虹。
2012年11月8日至9日,我担任市科学优质课评委,连续听了15节课,感触颇深。这些课都是由全市各县(市)区推选上来的优秀教师执教,准备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应该说是对各县(市)区科学学科较高水平的展示。不可否认,有很多教师执教的课还是令人满意的,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还未从原来固化教学模式框架中“挣脱”出来的传统课。
在这些传统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老师的“不撒手”与学生的“言听计从”。每一个实验项目都“指导”到位,还有很多“温馨提示”,学生只要按照老师指明的方向和方法进行实验,就能看到既定的现象,得到正确的结论。课堂谈不上有任何悬念和亮点,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苦。虽然课堂上我们也看到了学生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争论得面红耳赤,但这些表面现象无法掩盖传统课堂存在的弊端。教学流程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展开的,课堂上没有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看不到课堂上应有的那种生命的灵动感,看到的仅是华丽的外衣而已。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竟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他的妈妈时,这位德国妈妈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一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他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毕竟学习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我们需要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让孩子们自己思考,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评价解决问题的效果,而不是跟着“温馨提示”亦步亦趋,这样会严重扼杀孩子们的创造性。诚然,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要经受挫折,甚至是失败,也可能达不能预期的效果,但学生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学会了主动寻来解决办法,创新思维和创值能力自然会得到锻炼和提升,也就会像故事中的那个小孩子那样不再做“蠢事”。
苏露姆林斯基有句名言:“人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快乐和幸福如果得到得越容易,那么他在成年的生活中就越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现在就要让他们尝试、体验幸福来之不易,知道收获之前必须先付出,做任何事都要做好经历挫折的准备。但现实是,我们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耐挫折”教育。“喂”得太多,学生已经不会自己“觅食”。尊重孩子的学习自主权,我们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在我们的保护下摔几个跟头,经受几次挫折,走一点弯路,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这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