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9日 星期四 天气晴 温度9度
今天早上送坤城上午到学校,在学校的门口有一位妈妈正在唠叨儿子。
儿子九岁的样子,晕车吐了,她在一旁轻声叨叨了很久:“叫你吃早饭你不听,空腹喝饮料,能不吐吗?你说说,大人能害你吗,还不都是为你好?下次还这样吗?以后妈妈讲话还不听吗?这会知道难受了,难受忍着点吧,没别的办法......”表面上听来句句都是在教育孩子,实际上字字都在“满足自己”。也许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她正在“疯狂”地吸食孩子的能量。以关心、讲道理之名,来缓解自己的无力。
在回来的路上,一直到店我都在想这件事情。类似的行为,生活中其实还有许多:
比如——
朋友到家里做客,随口一句:“孩子在学钢琴啊?”
家长就非要求孩子弹一曲,或者教教弟弟妹妹,其实朋友只是客套,并不是真的关心;
比如——
朋友聚会,只要一冷场就开始抱怨自家孩子:“哎,我家孩子太胆小了”,“我家孩子太闹腾了,以后可该咋办!”
言语间尽是孩子身上有哪些令人头疼的问题,或是孩子的糗事,丝毫不顾忌孩子的面子。
再比如——
有的父母总是下意识将孩子视作自己的成绩单,忍不住拿孩子跟别人作比较。
然后对着孩子输出道理:“你要这样、要那样”,“你看看人家多优秀啊”,“人家比你小都不挑食,你也要学学”。
更隐形的方式还有“关心”:
明明是自己闲不下来或者无聊难耐,就不停地打扰孩子,一会问“你饿了吗”,一会问“你渴不渴”。
没话找话说,将孩子的专注力彻底破坏。
更有甚者,还会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控制、左右孩子。
我开始反思我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假如爸爸妈妈不能及时停止不当行为,孩子不会停止爱家长,只会停止爱自己。所以,每一个做了父母的人,都要努力强大自己,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进而了解、认识到生活的真谛,聚焦自身。活在当下,在意真正该在意的人和事。
莒南第一小学 何坤城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