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多愁善感的男孩儿2023.12.2
家和家怡妈妈

儿子小时候,就一直要抱抱,动不动哭闹,后来才知道这是情感高需求宝宝。现在儿子五岁了,对我的反应,特别敏感,包括读绘本的时候,他也经常跟着书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对书中那些悲伤的离别之情,特别容易共情。

作为母亲,小时候应该给与孩子足够的情绪关注,给他足够的安全感。但一个人带娃,又不上班,有时候情绪也不那么稳定,难免也会疏忽孩子。尤其是跟爸爸吵架的时候,更是按捺不住。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还是偶尔跟他开玩笑的原因,即使儿子五岁了,当我吼他的时候,他就会哭着说,“妈妈不要走”。听了心里五味陈杂。一遍气急败坏的说他,说什么呢,一遍又按耐住性子跟他解释,不会走。但他好像认定了我会走似的,每次哭都会说这句话。

母定则子安。想来想去,应该是我自己情绪不到位导致的。我一直害怕孩子会像我以前似的那种讨好型人格,没想到我却在一点一点塑造这样的孩子。明明知道不好,有时候又难忍住。

记得很多年以前,跟我老公恋爱的时候,我发过一个朋友圈,“做海一样的女子”。提醒自己人无完人,要接受对方的不完美,现在我基本能做到对老公的这种心境,因为我感激他对家庭的付出,能理解他的不容易。那么,面对自己的孩子,怎么又做不到了呢?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这句话对我来说,也许只是个口号。孩子在我面前是弱小的,我也深知,无论我做什么,孩子都不会离开我,也许就是仗着这种思想,在孩子面前才不能完全收敛自己的情绪。现在,应该及时对自己说“做海一样的妈妈”。放慢自己的脚步,摒除那些不必要的焦虑,学多少字,会读多少英文,做过多少题,在以后的生活中并不是最主要的。吃过知识红利的上一代,我们这一代,学习好是好出路,也许放在二三十年后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出路。

一篇文章里,一个人问那个妈妈,你为什么情绪那么稳定?这个妈妈说,“因为我爱孩子”。这句话,直接让我破防!我也爱孩子,可我却舍本逐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并不是真的爱孩子。

真正该学习的不是孩子,而是我跟我老公。老公常年不在家,该学习的就是我了。养孩子确实是一场修行啊。充满乐趣和挑战的修行。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330629
推荐日记
《有所为,有所爱,有所期待》
《755篇—周末愉快》
《12月2日早读》
《亲子日记》
《《爱心与教育》12》
《星期六》
《平常的一天》
《亲子日记66》
《只要放平心态,生活就会酸中带甜,苦中有乐》
《十二月的第一天》
《2023年12月2日 星期六 天气晴》
《同甘共苦一家人》
《又是自律的一天》
《随记》
《姐妹情深》
《做更好的自己》
《口风琴 2023.11.29》
《科学幻想画之三》
《日记》
《粜麦子》
《“毛愣”与“圆滑”》
《2023.12.1 星期五天气晴672》
《周末快乐》
《时代的记忆》
《日记》
《日记》
《亲子日记第346篇 反思的结果是缺少规则》
《冬天》
《接纳爸爸 2022.11.30》
《皇后-233篇》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