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的教学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是我们今天思考和推进学习中心教学实践可以凭借的宝贵资源。建构学习中心教学方面已经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我们理解和实践学习中心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因而我们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人工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优势,探索最优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做到:(1)合理处理好教材,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2)教学思路要清晰,过程流畅、自然。(3)学生的认识水平要掌握清楚,问题设计恰当可行,切合学生实际,灵活多变,提高课堂效率。
2.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目标
建构性学习是目标定向的,因为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并形成与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目标时,学习才可能成功。但这目标,是形成于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己设定。教师应鼓励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目标,并评定自己在此过程中获得的进步。教学中诱导学生形成新的目标,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这样才能使每个环节中都有新目标,使之成为主动的建构者!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阔学生的视野,影响学生的心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
4.促进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认为,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建立在
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或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以前的学习。例如,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总要有一个原有的知识激活阶段,然后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重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使认知从一个平衡状态进入另一个更高的发展平衡状态。但这不是知识的简单量变,而是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超越或质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把新概念或规律与自己认识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相联系,融汇贯通,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维果斯基提出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支架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是建构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则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的关键不在于教,而在于导,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中的每一步,学会分析每一步有哪些不同的做法,及不同的做法会导致的不同结果,此时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点拨和表扬,可以激发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这部分学生的思维习惯。
在现代教学中,要理论结合实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默读一段课文,然后结合这段课文向学生示范如何在理解课文时运用四种阅 读理解策略(预测、提问、总结、澄清)。比如,如何根据课文的标题、某些关键词等信来预测课文的内容,如何针对课文的中心议题提出问题,如何抓住课文的主题进行总结,如何对课文中不清楚 的要点进行澄清,等等。接着,在后续的段落,教师让学生轮流做“小老师”,像老师那样,带领 其他学生一起运用上述四种策略,讨论和分析课文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的 反馈、提示或帮助,所有这些都是在学生的讨论、对话中进行的。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逐渐放手,让学生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