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人生的中年阶段,拥有生活工作的小烦恼,但也收获很多有价值幸福的瞬间。学生处在儿童青少年阶段,也在经历人生中美好而又最纯真的阶段,当然也掺杂着他们难以理解和不愿意接受的一些烦恼,如果帮助他们把这些问题正向的解决,那么就会如同书中所说:“人在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是有各种各样的内容的。它们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幸福,价值都是同样的珍贵和巨大。”
在学校里,我们是离孩子最近,接触孩子最多的人。置身于孩子中,基于孩子的真实生活,尽可能多的体会感受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尽可能的走近孩子的内心,感受他们当下的喜怒哀乐,引导他们有一颗更加纯洁的童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当然,面对个性迥异的孩子们,不止是爱心就万事大吉了,具体怎样做是需要学习和智慧方法的。这本书就通过很多真实的案例为我们解答了很多教育烦恼,为我们在日常教育引导孩子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例如心灵辅导通信选中的一篇《我怎样改变自己孤僻的性格》,李老师针对问题,引导蔚翎循序渐进的去做,慢慢奔向一名活泼开朗的少女。这些方法对我们班级里的一名小男生也是很实用的。例如我们最近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有一项是投球比赛,经过举荐和毛遂自荐的方式,选出了我们班5名队员代表班级参赛。其中就有这名男生,首先他是被强烈举荐的,但他的本意是不愿意参赛的。当然我也是了解实情的,他本身比较内向,学习较好,做事认真负责,从不居功自傲,但就是一路过于低调。其实体育课上,他投篮还是不错的,所以这就是他备受同学信赖举荐他的原因,但他自觉克服自身的恐惧胆怯较难,所以他连连摆手摇头。看到他这样的状态,我决定让他参赛,首先不是为了比赛成绩,更多的是为了推动他,尝试抛头露面,积极投身集体活动中,释放他对集体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慢慢克服自身的恐惧,尝试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当然比赛的结果是一个也没投中,其实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紧张和过重的心理负担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克服的。但被迫的勇于参加就是一次突破,也是跨越的第一步。在班级上也对他进行了鼓励,课下也单独跟他进行了谈话,一起跟他总结失败的原因,他自己也打开话匣子进行自我分析,由于自己社恐的原因,没有发挥好。也跟他约定如果有你擅长的活动要继续勇于参加,让自己尽情的展示不留遗憾。当然性格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更多的锻炼和机会慢慢改进。
当今各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时常冲击着大家的视野和心灵。但这本书里的爱心教育让我更加坚定教育的初心和终点就是孩子,教育的灵魂就是要用爱触及孩子的心灵,助力孩子成长、呵护善良心性,让孩子像孩子一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