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回答心灵的呼唤,在这一章中,李老师有这样一段话,“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三岁一代沟,我和我的学生们相差了二十几岁,他们在想什么,如果不耐心付下身子去了解,你不会知道,而且就算想去了解,孩子们也不一定会信任你,和你交流。在与学生交流方面,我做的远远不够,李老师在这一章中,讲他与学生发生的故事,其中的调查题,“除了学习外,目前你还有哪些最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解答?”47名学生有106个问题,心里的苦恼得不到排遣。
我所教的是小学一年级,七八岁的孩子,也许他们还没有到青春期,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而我和孩子的交流太少,几乎没有深入的交流过,没有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读了这一章,我进行了反思,对于孩子们我做到太少了,和他们的交流远远不够,他们不信任我,下学期开始,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学生们做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了解他们与他们进行交流,帮助他们疏导解决烦恼,记得在学校组织的座谈会上有位老师说到:作为老师应做到赏识教育,孩子容易接受,那样孩子也愿意与老师谈心。最主要的是要做到相信孩子和理解孩子,就要学会夸奖孩子,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要善于发现并鼓励孩了的点滴成长,学会沟通和平交流,不要用刺激性的语言,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好育人工作,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