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在教学中我是否真正做到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扪心自问,我做的不够,有时看到学生的表现,难免只是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教育,而缺少了“学生的大脑”。这是我需要改进的方面,要尽量做到感同身受,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养成好习惯。
人之初,性本善,在这个社会给予孩子更多影响之前,我们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自信自强、永不屈服、愈挫愈奋、乐观向上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兴趣广泛、身怀特长、善于协调、精于应变的学生。
我喜欢随意的生活,尽管我工作的也踏实认真。但读完李老师的书后让我明白“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反思过去的“随意”与“从容”,越来越觉得我的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从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
李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封封充满真情实感的信件,告诉我们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该怎样引导学生,使他们逐渐敞开心扉。这一章就像是行为指南一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常见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践行,争取真正走入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