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
针对今天上午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说一说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思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和“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默读是一种阅读方式,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针对三个学段提出了不同的默读要求: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学习默读。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三学段的要求是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纵向上,带有默读任务的课文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中的默读要求从作为一种阅读形式的感知到作为一种阅读方法的运用,循序渐进不断提升。
从上图可以看出,对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如何默读,本单元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好这个内容,对后续的学习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对默读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重视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默读的效率,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横向来看,“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在每篇课文中各有侧重:《灰雀》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战斗激烈的内容,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一个粗瓷大碗》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要求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本单元习作方面的语文要素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在落实这一语文要素的同时,习作还要让学生运用边读边思考的方法,自主修改自己的作文,评改同学的习作,通过这种方法继续练习默读,并将习作修改得更清楚。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