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 周三 小雨
下午放学,问儿子:“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国家公祭日。”
“你们在学校默哀了吗?”
......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天地同悲,举国哀悼。历史不会忘记,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放火、抢劫等暴行。在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大屠杀期间,《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揭露。
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15万余人,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首次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2015年10月9日,《大屠杀史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