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2023.12.14 周四 雨夹雪转中雨 -2—4° 704篇 追蛇效应
科信小学高宇轩妈妈+第一初中高临妈妈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吃过晚饭,老公在刷碗,我在拖地。宇轩在炕上玩。刚拖完,就听见咕咚一声,我回头一看,宇轩躺在地上,用手摸着头。呜呜的哭起来。我赶紧扔下拖把去问宇轩要不要紧,摔到哪了?扶宇轩坐起来,把他抱到床上。原因是我刚拖完地。地面上有水,雨轩赤着脚。从炕上一下子跳下来。滑倒了。接着就跌着头了。我又开始抱怨,说,为啥赤着脚跳下来。穿着拖鞋不就没事了。又一想,跌着了本来就很痛苦了,我还在旁边唠唠叨叨的,心里岂不更烦。所以我改变态度,立刻安慰起宇轩,给他吹了吹,看看有没有出血。宇轩说头上有个大包。我叫轩先躺下休息会。轩说妈妈,我有点头晕,和老公商量了一下,拉着轩来到了人民医院做检查。 排队,叫医生查看。开了个做脑CT的片,然后排队等候。宇轩偎依在我身旁,我说宇轩是最勇敢的男子汉,别怕。妈妈和爸爸都在你身边,做个检查还能放心。做完检查,大夫说,问题不大,头上的包过几天就会消退了。好好休息。别用手碰着。

回家的路上,跟宇轩沟通了一下,说以后不要莽莽撞撞的,宇轩说是因为听到有敲门声,想去开门。我说那也不能这么急啊。以后不要赤脚在有水的地面上了。吃一堑长一智,听大人的才不会吃亏。宇轩点点头。

你硬,孩子才会和你刚;你软下来,孩子也会收起锋芒,向你敞开心门。

与其较劲,两败俱伤,不如理解、接纳孩子,让他在爱中恣意成长。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追蛇效应”。

说的是一个农夫去野外割草的时候被毒蛇咬伤了,农夫很愤怒。

他拿起镰刀奋力追赶蛇,结果在追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处理伤口,毒液扩散到全身,最终农夫中毒而亡,毒蛇寻无踪迹。

生活中,如果我们把孩子身上各种各样的问题看做那条毒蛇,那么很多父母的做法则像极了故事里的农夫。

我们不惜一切地去和这些问题较劲,千方百计地想要向孩子证明自己是对的,结果却在反复拉扯中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也将亲子关系推到了崩塌的边缘。

仔细想想,为了一道题跟孩子大动肝火的闺蜜,和为了解恨不顾伤口追蛇的农夫何其相似。

农夫因为跟蛇较劲而丢了性命。

闺蜜跟孩子较劲,既伤了孩子的心,也伤了自己的身体。

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教育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顺应孩子的感觉和节奏,错误的教育方向与方式,孩子会把你撞飞。”

真正厉害的父母,都懂得 “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乔西·西普曾经说过:“每一个叛逆、难以接近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强有力的支持。”

每个孩子的据理力争,顶撞逆反,关上心门的无声抵抗,不过都是在彰显自我,掩盖自己的脆弱无助,寻求父母的关注和理解。

与其固执地把孩子逼成一个“随时备战”的刺猬,不如多给孩子一些接纳与理解,多给孩子一些体验的机会,用爱感化孩子,用“静水流深”的力量赢得孩子。

跟孩子针锋相对,只会两败俱伤。

跟孩子并肩而立,才能奔赴双赢。

“追蛇效应”告诉我们

跟孩子较劲的父母,终会尝到自酿的苦果。

只有不跟孩子较劲,不压制孩子,才有机会融化孩子心里的冰与寒,成为那个“赢得”孩子的人。

家是未来一切的播种场。

家是孩子学会如何爱自己和爱他人的地方,学会如何解决争执,如何关心身边世界的地方。

家不是争输赢的战场。

与其两败俱伤,不如多给孩子一些尊重和理解,接纳和柔软,让孩子在父母春风沐雨般的陪伴和引导下茁壮成长。

❤️❤️❤️❤️❤️❤️❤️❤️

当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时,让我突然想起了心理学上的“追蛇效应”。说的是一个农夫去野外割草的时候被毒蛇咬伤了,农夫很愤怒。他拿起镰刀奋力追赶蛇,结果在追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处理伤口,毒液扩散到全身,最终农夫中毒而亡,毒蛇寻无踪迹。

生活中,如果我们把孩子身上各种各样的问题看做那条毒蛇,那么我们父母的很多做法则像极了故事里的农夫。我们不惜一切地去和这些问题较劲,千方百计地想要向孩子证明自己是对的,结果却在反复拉扯中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也将亲子关系推到了崩塌的边缘。

仔细想想,为了一道题跟孩子大动肝火的我,和为了解恨不顾伤口追蛇的农夫何其相似。农夫因为跟蛇较劲而丢了性命。我跟孩子较劲,既伤了孩子的心,也伤了自己的身体。

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教育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顺应孩子的感觉和节奏,错误的教育方向与方式,孩子会把你撞飞。”

好的教育,是不跟孩子较劲。

上面是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的节选,“追蛇效应”第一次听,但这例子却是常见的。都说孩子难管教,真的难管教吗?方法不对罢了。方法不对,一切白费!

只有我们做父母的先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父母。

我们只是父母,但我们生活中承担了太多老师的角色,孩子不会做的题喊妈妈,孩子不会读的英语喊妈妈,孩子不会写的作文喊妈妈,妈妈这个妈妈那个,真的好么?同事和朋友都和我提到过,他们老师不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老师能更好的掌握孩子的情况。我说我这是歪打正着了,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检查过数学作业了。一是没空,二是不想费脑子。她不会的她问就好。她不问就是自己能应付。我这逻辑是不是有点简单了?

我们给孩子养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让她健康快乐成长就足够了吧?

毕竟,幸福的童年能够治愈一生,不是吗?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344790
推荐日记
《第659:岁孩子睡眠可能会有新问题,你要注意这5点》
《《铺瓷砖》》
《坚强又懂事》
《全勤宝宝奖状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
《我们看到的惊艳,都曾被平庸历练》
《2023.12.14日第657篇 成长的平台》
《亲子日记第268篇》
《小旗手》
《亲子日记第129篇》
《 我又当小迎宾了》
《人生成本》
《温暖的小棉袄》
《我服务我快乐》
《亲子阅读》
《学会独立从自己吃饭开始》
《张铭柳亲子日记之第60篇(2023.12.14)》
《亲子日记(276)忘带的试卷》
《12.10》
《教育随笔》
《亲子日记103》
《亲子日记 下雪啦!》
《生活的意义》
《亲子日记~650篇》
《坚持就是成功》
《又一次月考》
《我的心愿卡》
《雪后》
《亲子日记 健康科普》
《想想父母规》
《日常》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