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星期四 天气小雨转中雨
惩罚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因此,即便是惩罚,也要懂得技巧。我们可以严厉地就事论事,告诉孩子错在哪,但不必吼叫、人身攻击、翻旧账,让孩子陷入负面情绪,感觉自己在父母眼中一无是处。
孩子只有将精力投入在改正的内容上,诚心反省自己的错误,惩罚才能有正面意义。孩子性格不同,惩罚措施也不同,有些父母表示,现在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批评几句就容易抑郁、轻生,哪敢惩罚?这是由于孩子个性不同,对犯错后惩罚的耐受力也不同。
对顽皮的孩子来说,适度的体罚反而会让孩子感受深刻,而一些个性敏感的孩子,父母简单说几句就能让他知错、改错。
父母在惩罚孩子之前一定要摸清孩子脾气、秉性,合适其他孩子的方式未必合适我们的孩子。说到底,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尝试、察觉、纠正的长期主义。我们始终牢记,能让孩子变好的教育就是好教育,哪怕最后结果孩子没那么乖巧、听话。
父母能在亲子关系中,学会利用错误让孩子成长,孩子的人生之路才能活出自己。比惩罚孩子更智慧的是父母愿意探索其他形式,用更好的方式成就孩子的未来。去罗马的路不止一条,教育也是。
亲子共成长,我依然在路上,加油!
五年级四班 孙梓越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