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睡前必读,它让自己变得很辽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管多晚睡,睡前一定要读一下人民日报的【夜读】专栏,否则,睡到半夜也要起来看一下才心安。
01
大胖城说:“你这是鸡汤喝多了,每天不喝点儿就睡不着。”
我哈哈大笑,说:“每天喝着鸡汤,身体和精神都倍儿棒啊!”
我喜欢这样的鸡汤,人民日报说:“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
为什么要好好读书,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上大学时,有一次放假回家,在火车上同坐的是三位农民工大叔,与我同坐的大叔和斜对面的大叔他们聊着天,一会儿发发牢骚,一会儿起身动动,很不耐烦。
另一位农民工大叔在我斜对面,靠窗户的位置,静静的看着书,也不和同行的伙伴搭话。
后来车子到唐山站时,他和同行的伙伴讲起来了唐山的各种人文趣事,我听得也入迷,心想,同样是出去打工,同样是可以见世面,人和人终究是不同的。
钱钟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所以,去阅读,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的桎梏,来一场灵魂长足的旅行。
02
读书使人虚心,较通达,不固执,不偏执。
《生活的艺术》里说:“人一定要时时读书,不然便会鄙吝顽腐,顽见俗生满身上,一个人的落伍,迂腐,就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
只有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修身养性,让自己不再困在情绪里。
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我们不够优秀的时候,沉静下来,认真读书,不断提升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书让你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作者赫尔岑说:“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当你陷入困境,读书可以给你改变的底气,推动你向更好的人生靠近。
03
我的心理学老师,张秀芳教授,属于50后,在那个年代,学生们毕业后是包分配的,当时她被分配到了自行车厂,一干就是10年。
10年的时间,足以让人框死在既定的工作当中。张老师说:“当时在自行车车厂上班的时候,没有什么理想,梦想的。有一次厂里有老师来讲课,问到我们的理想是什么,那是我一次开始想自己的人生到底要什么,那时候我已经28岁了。
后来我心里想清楚了自己想当老师,然后就开始看书,备考,上夜大,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学习,别人干活的时候我偷摸学习。
就这样,迎来了一个机会,厂里主任让我们去别的厂讲一门课,问有谁可以去,我立马站出来。效果还不错,从那以后,我就更坚定的自己心中的路。”
我听后很受鼓舞。读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读书在我焦虑不安时,能抚平我暴躁,让我们看清未来的方向。
04
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
周国平说:“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当你爱上图书,独处就成为一个人的狂欢。作家梁晓声回答读者提问说:“读书,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孤独的能力。”
生活中,我们都沉溺于各种无意义的社交活动,最后深夜却觉得空虚。
当我们把闲暇时间用来读书,以书中壮阔瑰丽的风景,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享受独处时光。
很多人都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现实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就是最快最轻松的捷径。
所以,别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读书会带给你更多人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