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 星期日 晴
怎样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结合我的理解与实践,浅谈一种做法。
1、告诉孩子:生活就是习作。
我告诉孩子们,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作文。只要一五一十、清清楚楚记录生活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就是习作。久而久之,消除了孩子们心理上的畏难情绪。站队时总有迟到同学,我会评选,站队最慢的孩子为“班级小蜗牛”。班级小蜗牛的惩罚方式为:口头作文或书面作文。题目为:我是一只小蜗牛。说说自己为什么是小蜗牛,以后怎么做?(争取变成变成“飞毛腿”。)这样,既让孩子反思了自己慢的原因,又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孩子们也喜欢这样的惩罚方式。下雪了,孩子们课间玩得非常过瘾。我随即在课前1分钟进行了口头作文:课间十分钟。全班50人各说各的,没有压力,没有拘束。孩子们就像叽叽喳喳的小鸟,说得不亦乐乎。经常给孩子们适合的喜欢的题目让孩子们练说,孩子们越来越想说,也越来越会说了。会说了,写就变得容易多了。让孩子们把说的内容写成日记分享。慢慢地,孩子们也觉得写文章很有意思,就有了作文的兴趣和自觉性。
2.开展活动,培养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乐于表现自己。因此,经常开展师生共同参加的有关本次习作内容的实践活动,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如: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中,我们进行了一次题目为《记一次游戏》的习作训练。作文课上,我引导孩子们玩了撕纸游戏。玩中记录了撕纸过程和心情变化。孩子们玩得快乐,写得有兴趣。有的孩子边写边偷着乐,还笑出了声。再加习作妙招的指导,孩子们在修改中有了方向感,改完后有了成就感,习作兴趣便更浓了。
3.告诉学生:你写得很好。
教师应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对于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更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比如有一词用得很恰当,或者一个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也要在改中加以表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愿意进一步努力。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教授。
鼓励学生沿着自然入门(积累)—想写(兴趣)—自由写(技巧与技能)—成功地写(创作)”的路线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