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
“孩子只要把书读好就行了,平时像家务这些小事用不着他帮忙”
你身边有没有像这样的家长,这也不让孩子碰、那也不让孩子做,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帖帖?
一个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其实是一种悲哀。你想想,孩子成年后在家不会做饭、洗衣服,见人不会沟通交流,出门不会自己买票、坐车,也不懂得分辨安全和危险,生活能力几乎为零,这和巨婴有什么区别?
一味地让孩子远离真正的家庭生活,只会让他被生活狠狠地“教育”。
被称为“神童”的魏永康,2 岁时就认识 2000 多个汉字,17 岁就考取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然而开学没多久,就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被中科院劝退。他基本不做家务,连洗衣、洗脸、洗澡都是妈妈帮忙弄的,甚至高中时还在让妈妈喂饭。
即使成绩再优异,但如果连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都没有,怎能在社会中立足?所以,我们需要及时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
1
生活教育,用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理念来解释,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换句话说,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而是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育的场所,随时都可以进行教育。
简单来说,孩子的生活教育主要包含五大内容:
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情等。
科学教育:培养孩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学会用简单的科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比如气球为什么会飘在空中、纸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等。
艺术教育:包括审美、鉴赏和创作,比如自己搭配衣服、欣赏音乐和图画、制作手工等。
劳动教育:学会使用工具、积极做各种家务等,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社会教育:了解交通规则、学习生活礼仪、乐于与同伴交往、参加生活实践活动、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初步认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你看,生活教育体现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注重生活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学会各种生活技能。自己能胜任的事情多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也自然会提高,他将会更有担当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可以说,生活教育对孩子的人格和心理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他未来成功的重要源泉。
2
当你意识到生活教育对孩子的帮助巨大时,或许将面临另一个问题——如何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这时,你的引导方法就显得十分关键了。
01给孩子创造机会,积极尝试
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要多给他创造实践的机会。家里一切看似平常的活,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可以让他尝试。
而且,孩子特别喜欢模仿,当他看到你在做某件事时,可能会在一旁跃跃欲试。比如看到你在洗衣服时,他也会要求洗;看到爸爸在修电器时,他也会想要动手修理。这正是进行生活教育的好机会,趁着他热情满满,快邀请他一起参与吧。
当然,有时候孩子不一定会主动要求做事情,这时你可以适当对他“示弱”,给孩子表现的机会。比如“妈妈累了,可以给妈妈倒一杯水吗?”“今天要晒好多衣服,可以帮妈妈拿一下衣架吗?”
让孩子帮忙的时候,你一定会碰到他帮倒忙的情况,比如洗碗时打碎了汤勺,扫个地把家里搞得一片狼藉,这时不要阻拦孩子,因为成果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参与的过程,以及体验到的责任感和自信。
我儿子之前自己刷牙时,牙膏一挤一大堆,我笑着告诉他:“宝宝真能干,妈妈来教你怎么挤牙膏,你肯定能做得更好。”由于从小受到鼓励,儿子最快乐的事就是帮家人干活,即便是倒垃圾、擦桌子,他都会骄傲地挺起小胸膛说:“妈妈,我来。”
02给孩子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怎么画完全看家长。作为陪伴孩子长大的亲密伙伴,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形中对他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曾见过一对夫妻带孩子吃饭,丈夫边吃边拿着手机看游戏视频,坐在一旁的孩子好奇地探过头去:“爸爸,我也要看。”两个人一起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停止了咀嚼。如果这位爸爸长期在孩子面前边吃饭边看视频,那孩子以后很可能会养成不好的饮食习惯。
相反,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榜样,比如吃饭时不看手机或电视、每天按时吃三餐、不偏食或挑食……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跟着模仿,自然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生活中,你能给孩子做榜样的机会还有很多,比如在孩子面前多使用“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平时多体贴关心老人、见面主动问候长辈等,通过这些小事让孩子知道,礼仪也是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03带孩子走出家庭,拓展视野
带孩子一起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能丰富他的生活经验。
孩子可以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很多,比如去超市买东西时,让孩子自主选购商品、付钱结账,培养他的金钱意识;去参加职业体验馆,体验警察、医生、理发师等不同职业角色,增强孩子对社会的理解;去农村体验劳动,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学会感恩生活;参加社区的安全教育、防火防灾演练,提高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