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听了李玫瑾教授在2023年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作的《心理养育基于心理发育》专家报告,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了使孩子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渊博的知识,有的不惜高昂的学费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小学时候,就让孩子走出国门,接受外国教育,有的家长想方设法在北上广一线城市不惜抛投上千万购置学区房,让孩子接受最现代化的教育,还有的家长不惜重金给孩子聘请了一对一的名家辅导……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家长可谓是拼了金钱,拼实力,拼了人脉,拼精力,可谓是煞费苦心,倾其所有。
可是到底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呢?有的看中的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有的看中的是西方文化,有的看中的是现代化的智能高科技。可是这一切都是家长在替孩子们设计选择,你争取过孩子的意见吗?你为他们选的这一切他们喜欢吗?这些都是适合孩子最好的教育吗?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李玫瑾教授用了一句李白的诗来形容,那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的力量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有的人天生就是学习的料,研究奥数难题如轻车熟路,不费吹灰之力;而有的人一看书就头疼,费再大的功夫也弄不明白勾股定理。一个学校,一个地区,所有的教师再努力,也教不出爱因斯坦、马斯克、陈景润、北大韦东奕这样的一群人。
李教授阐述了最好的教育不是为了选拔,不是简单的重复训练,而是要扩大学子们的见识,让他们的视野超出他们成长的活动范围,了解人类不同的生活产生的不同的认识,也了解不同的认识和产生出的精神产品。
最好的教育不是批量化的教育,不是一个标准化模式。批量和标准化模式教育出来的容易丧失独特性。
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关注大多数人,让每个个体都得到适合自己的知识,学校只负责提供多元的学科知识,学长有自主选择科目学习的权利,这样才能双向选择,让成长学子在兴趣探索中充实,完善自我。
最好的教育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对父母来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最好的教育是“适合”。你遇到天赋、品性优异的孩子,养育得越好,他离你而远的机率就越大,他的贡献不在家内,他的能量一定惠及更多的人,可能是全人类,也可能是国家栋梁。他的成就也是你的骄傲,你的付出是社会受益。你若是遇到个资质平平、本性纯真的孩子,你也要善待他,那是上天留给你的礼物🎁。如果养育好,他会让你不断地感受亲情、子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他还会反哺,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依靠与安全感。
著名作家梁晓声曾经说过:“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有选择父母一样,不是能培养出清华北大的孩子才是父母的成功。看见孩子的优点,让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而活,也是教育的胜利。
如果你爱孩子,就要学会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的优秀、平庸、善良、不完美,接纳孩子的一切。你要放平心态,接受现实,一切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让孩子 拥有健全的人格,善良的本性,纯真的品格,拥有一份平凡纯真的爱,在平淡中健康快乐成长,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适合就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