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星期一 天气阴
今天如往常一样,果果放学回家后,总是先“磨蹭”一会儿,不着急写作业,而是选择一些放松的活动:跳绳、喝水、看书、画画、吃水果。我已经习以为常,不会去催促她赶紧写作业,因为这些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帮助她从校园的紧张氛围中解脱出来,让她的心灵和身体得到必要的休息。
试想一下,经过了一整天紧张的学习,才是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回到家里,怎么可能立即切换到写作业的状态?她需要一点时间来放松身心,这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
其实,孩子放学后的那一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天中最自由、最放松的时刻。他们摘下沉重的书包,褪去了课堂上的紧张和疲惫,此时,让他们直接投入到作业的怀抱中,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你看,那些在校门口蹦跳着的孩子,满脸的笑容和释放,都在说,他们需要这样一个缓冲,需要这样一个“摊一摊”的时间。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如果我们自己,经过一整天的工作,下班回到家,难道不也是需要那么一点时间来放松吗?孩子们其实和我们一样,他们需要那么一小段时间来从紧绷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哪怕只是短暂的一小会儿。
作为家长,我们要理解和接受孩子放学后需要休息和放松的事实。这不是懒惰或逃避,而是一种自然而健康的需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比如放学后可以休息半小时,然后开始写作业。这样,孩子既有时间放松,又能保持作业的进度。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如果孩子在“磨蹭”之后能够认真并及时完成作业,那么这段时间就不应该被视为坏毛病。相反,如果孩子即使在开始写作业后也显得心不在焉,那么这就可能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学习习惯问题。
我看过一个有趣的比喻:许多中年男人在下班后,都喜欢在车里坐一会儿再上楼,或者提前到单位宁愿在外面溜达也不愿进工位。这其实是大人们在避免无谓的忙碌,寻找自己的一片宁静。孩子们放学后的“磨蹭”,也许和这种心理是一样的。他们需要这样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精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当然,这不是放纵孩子无限制地拖延。我的需要和孩子一起设立一些规则,确定好作业开始的具体时间,并使用定时器来提醒。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是支持者和引导者,而不是单纯的监督者。
总的来说,孩子放学后的这段时间,虽然看似是在“磨蹭”,实际上是他们在为更高效的学习做准备。我们作为家长,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单纯地强调效率和速度。
毕竟,教育不仅仅是关于学习的,更是关于理解和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