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9 周二 天气晴 不住校风波后反思
儿子今年13岁上初一了,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不要跟父母交流,有点叛逆,比如你让他上东他上西,我一开口说不上三句话,就说我唠唠。和他说个事回答多数是:不、不、不……
听到孩子说“不”时,我觉得应该庆幸这是我的孩子长大了,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又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了,可悲的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接住孩子的成长这一信号,那接住了孩子就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接不住成长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副毒药。
第一个就是人格上的叛逆,是孩子在寻求成长的自我平衡。大多数孩子都这个年龄后上初中就住校,而由于各种原因自己不能独立的生存,这个时候就会常常听到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说:你这不好那也不好长大后该怎么办呢?
而这个年龄是孩子的人格转折点,无论是离开父母住校,还是自己的身体生长变化,各方面都不适应,所以他们更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而不是控制,也不是以前的乖宝宝了。而咱们做父母的还要一味地要求孩子像之前一样听话,那么孩子就会反抗,但是我觉得孩子的反抗不代表任何的敌意和恶意,而是孩子在苦寻自己,虽然抗拒父母但内心依然深爱着父母。
我觉得这个时候的孩子只是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怎么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是孩子面临的一道坎,最终表现出来都是“被定义的叛逆”。其实他们在做自己和照顾父母感受的撕扯中尽量控制自己。那攻击性成长和粗爆式表达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成长特性。也是孩子内心抗衡的一种结果,这个年龄段所谓的反抗其实不是不爱,只是想要更尊重自己的方式长大而已。
那相反:以暴制暴是悲剧的开始,孩子其实并不属于我,他只是经由我来到这个世界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和使命。那么家长是孩子的引路人,不是孩子的掌控者。前些日子我的儿子不愿意住校,要求一天一节回家住,由于离家远,还要照顾弟弟上小学,所以我和他爸做了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于在校不好好学习,造成了在家两个星期没去上课。事后反思:我们做父母的生冷的语气,甚至爆揍一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非但不理解,还会造成不好的后果。那么再一想既然已成事实,为什么不能和孩子好好商量沟通一下?最起码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守护孩子的尊严,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其实打闹、犯错,从来不是孩子不学好的借口,家长的态度才是孩子命运的风向标不是吗?
那就需要我们父母做好的自己,给予孩子读足够的空间,才能撼动孩子。让孩子知道行为的界限,让孩子知道什么不能做,才能更好地知道什么能做,我们往往以为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就懂事了,可不知规矩和底线的孩子是不会长大的!
现在我为了他去陪读,一天一接他回家。但是我会告诉他规则和底线,比如和他说你可以不乖但不能学坏,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不可触犯法律,不能影响他人等等,学习尽自己最大努力坚持下去。对这些范围之内的事你可以尽情地去探索、实践、发现吧!毕竟有约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我相信孩子会受益终身的。
再一个就是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哭,你对他笑他就笑,孩子有异样,这说明榜样出现了偏差,那就做好自己,做好孩子的观察者,及时反思孩。在孩子迷路时,维护好孩子的尊严,包容下孩子的偏执,做好孩子正确的引导者,接纳孩子的当下,给予爱和关注。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育。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什么样的人。有效的教育就是给孩子足够的尊重,成长的陪伴,爱的智慧的引导,包容孩子,陪孩子慢慢慢长大!
亲子共成长,一直在学习的路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