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日 星期二 晴
在办公室里,曹禺濛给我出了一道题,说一口井20米深,一只蜗牛每天白天爬4米,晚上滑2米,问几天可以爬上来。到了路上,问题又升级了,井到了50米深了!曹禺濛这段时间总体学习有进步,不太用催促了。
孩子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一讲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李密读书的故事。
隋朝未年,隋炀帝是个暴君,常年战争连年不断,经济濒于破产,人民极度穷困。农民起义也就随之风起云涌。当时在起义军中,以河南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最为有名。
李密祖籍辽东人,后来“家居长安”。李密青年时就有志向,“多策略”,但不爱读书。他很想去当宫中卫士。这事被了解隋炀帝内幕的宇文述知道了。字文述便劝李密说:“一个人要想干一番事业,首先要有才识,这就须要认真学习,你可以在这方面去努力,何必去当个卫士呢?”
李密听了,回到家后,决心发愤读书。为了抓紧一切时间,他即便骑牛出门,也要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手里捧着一本,一边走,一边读。
有一次,他骑着牛,挂着书,津津有味地读着。正遇司徒杨素路过这里。杨素见此情景,很奇怪,马上勒住马头,紧跟在后面,问道:“小伙子,为何这样勤学?”李密吃了一惊,回头一看,他认识是杨素,跳下牛背,慌忙行礼。杨素问他读什么书,李密回答说:“《项羽传》。”杨素更为惊奇,心中暗暗赞叹:“我看这小伙子有大志,决非等闲之辈!”
几年后,农民革命的烽火,终于燃遍了大地。李密参加了瓦岗军,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推翻腐朽反动的隋王朝的斗争中,曾作出一定贡献。
后来他刻苦读书的故事被写进了《三字经》,“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挂角读书的故事就是指的李密,孩子们,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除了有远大的志向,不刻苦读书也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