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5日星期五 晴
今天看到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感觉非常好,收藏并分享如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爱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时候,父母爱得太深、爱得太急,恨不得为孩子铺好一生的道路,让他一步走完。却忘记了,宽容过头是纵容,宠爱过头是溺爱。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只懂得照顾自己的感受,不能体谅别人的辛苦,也没有学会爱的能力。我们过多地帮助孩子,实际上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阻碍。剥夺了孩子勇于尝试的机会,剥夺了孩子自己去感受的机会,剥夺了孩子自己在成长路上犯错的机会。
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都在按照我们事先铺好的路在走,可是我们却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只是一味的把大人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爱他,就要学会放手,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孩子终要自己学会面对一切!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认为: “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孩子能够自立,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毋须依赖父母,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
一、“五不惯”
01.任性妄为,不惯✦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有原则。不能总是对孩子妥协,你妥协的次数多了,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判断,即只要坚持哭闹撒娇,总能得到我想要的。众多研究表明,孩子3岁之后跟父母提出的很多条件都是“试探性”的。孩子提出来的条件,有时候并不是他真的想要,而是只是试探一下父母的底线。从第一次试探得到满足,后面就变成了真正的讨价还价,要挟的筹码也就越来越大。所以,面对孩子的任性妄为,父母的态度是关键。原则和底线问题,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
02.没有规矩,不惯✦
立规矩,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即让孩子明白规则就是界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走在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进入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规范,踏入职场要遵守公司制度……然而,生活中很多父母以孩子年龄小为由,不断包庇纵容孩子的各种行为。孩子闯了祸,你包庇纵容;孩子犯了错,你不以为然;孩子有了坏习惯,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孩子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纵容下,被宠坏了。玩游戏、逃学、乱花钱,孩子年纪愈大,愈加难以管束。
03.不爱劳动,不惯✦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古人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家务,是孩子成为精英的第一步。杨绛的父亲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可在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模式中,哪里会舍得让孩子动手,家长排队轮流伺候。口渴了,水杯送到手边;房间乱了,自有人收拾;等到大一点,学业那么繁重,兴趣班那么多,哪有时间去忙活这些琐碎繁杂的生活小事?说起劳动教育,其实离不开家庭教育,做家务就是其中一项很好的劳动教育。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常常被父母低估和忽视。但它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却影响深远。
04.不知礼数,不惯✦
缺乏教养礼数的孩子通常有以下几点行为表现:自私,眼里只有自己,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说话的时候没有分寸,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收敛自己的情绪,乱发脾气……一个缺乏教养礼数的孩子,即使家庭再富有,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孩子的行为,藏着父母的教养。尤其是现在的家庭,常常是几个老人围着孩子转,有的孩子从小就被惯坏了,对着老人呼来喝去,没有丝毫敬意。这一点,父母一定不能惯着孩子。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有教养礼数的孩子,未来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05.习惯不好,不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哪有什么天生学霸,不过是好习惯的厚积薄发。孩子习惯不好,一定不能惯。截然不同的习惯,注定了孩子未来的走向会全然相反。比如做事情有计划、力所能及事情自己做、勤于思考、对人和善谦虚等等,这些习惯都是孩子未来前进不息的内驱力。能够了解多少技能,学会多少知识是其次,重要的是有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二、“三不管”
01.该受的挫折,不管✦
痛苦和挫折是成长中必要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快乐,不能承受一点点痛苦,问题是很严重的。我们需要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孩子说清楚,成败输赢都只是暂时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输并不可怕,怕输才可怕。几米在《我不是完美小孩》说:“世界愈悲伤,我要愈快乐。当人心愈险恶,我要愈善良。当挫折来了,我要挺身面对。我要做一个乐观向上,不退缩不屈不饶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战的人。”
02.该吃的苦,不管✦
父母再爱孩子,也要舍得让他受读书的苦“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仍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对于世界、对于未来的认知并不全面,对于人生更没有什么理性地规划和思考。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因为心软,一味地追求让孩子享受自由,而不让孩子学习应该学习的技能,那么等到孩子醒悟的那一天,一定追悔莫及。有远见的父母,都会狠下心来,让孩子在该吃苦的年龄不享福,在该学习的年龄不放纵,在该努力的年龄不放弃。要知道,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读书依然是改变命运最有效的方式。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阶层,一个人的收入,一个人的见识,一个人的人脉……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条路是人生捷径,但读书却是真正相对轻松的那条路。每个人都喜欢一夜暴富的故事和无须努力的成功,但生活不是童话。千万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别在该学习的时候放弃读书。多年后你会发现,那些苦读的岁月,只是你此生承受的最轻的苦楚。
03.能做的选择,不管✦
有时候,孩子没有主见,缺乏自主性,主要的原因在于家长太过“能干”。什么事情都替孩子计划好,小到日常着装饮食,大到兴趣爱好,完全由家长一手操控。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走一些弯路,替孩子做打算,本意是好的。但路毕竟还得靠孩子自己来走,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只要孩子选择的大方向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家长应当适当放手,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该驶去哪一个港口,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不会是顺风。”
你不能要求孩子拥有一个没有风暴的人生海洋,因为痛苦和磨难是人生的一部分。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黄磊说:“天下有多少父母,就有多少个样子的父母,没有重样的。因为每个家都不一样。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而不要去做自私的父母。因为常常爱过了头,就是自私的爱。那种爱比恨还要伤害。”父母未必都望子成龙,但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变成一个成熟独立的大人,能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可是真正的自由,都很贵。校园之外没有温室,成长的过程没有儿戏。你可以溺爱你的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会。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必心怀远见,必高瞻远瞩,必能一切从孩子更长远的未来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