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感觉太对了
平时都会,考试不对,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积懒成笨”!
作家茅盾曾说过:
“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
要知道,学习并不是光靠聪明和天赋就能应付的了。
就像耕种一样,仅仅有着肥沃的土地是远远不够的。种子撒在土地上,不去浇水、施肥和除草,那么这片土地上最终只会长满杂草,没有任何收获。
孩子成长也是如此,这个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天才,只有日积月累的努力罢了。
各位家长,一定要警惕孩子的积懒成笨,决定孩子成绩的,往往不是粗心,而是因为“积懒成笨”!
01孩子并非不聪明,而是懒得学
哈佛大学有句励志箴言:如果没有了勤奋,即使是天才也将是一无所获。
作为一名老师,我看过很多高开低走的孩子。
如果问影响他们成绩的根源是什么?
我想,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积懒成笨。
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如果没有人去握住它并挥舞它,它的锋利就无法展现出来。
同样地,一个人的天赋和才华,如果没有通过勤奋和努力去挖掘和提升,那么这些天赋和才华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学习就像种植一棵树,天赋只是种子,而努力则是阳光、雨露和土壤。种子再好,如果没有充足的阳光、雨露和肥沃的土壤,它也无法茁壮成长。
同样地,即使一个人拥有极高的天赋,如果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时间,他的学习也无法取得长足的进步。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仅仅依靠天赋而取得成功。
成功需要不断地努力和付出,需要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然后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逐步迈向成功。
02孩子“伪勤奋”,比“真懒惰”更可怕
清华大学教授曾大胆评价:
在中国,至少有一半学生在"假努力"!
他们看似勤奋刻苦,任劳任怨,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却如坠云雾,成绩也一塌糊涂。
很多人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应有的进步和成果。
而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不努力,不是因为时间不够,而是因为“伪勤奋”在作怪。
著名学习力教育专家余建祥在研究实践中发现:
大量的所谓“差生”,正是因为糟糕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得学习屡屡受挫,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开始得过且过。
这种现象在教育学上被称为“习惯性愚蠢”。
你家孩子是否有这些习惯:
①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打疲劳战,搞得身累心累全身累。
②机械地抄写课堂笔记或书本内容,没有真正理解笔记的意义和用途。
③不断刷题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却没有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方法。
......
孩子“伪勤奋”就像是一只装满水的茶壶,外表看起来满满的,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03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习惯
艺术家雷诺说过这样一句话:
“假如你没有别人聪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那么勤奋将会弥补你的不足;假如你拥有明确的目标,做事的方法也很恰当,那么勤奋将助你获得成功 !
一个人无论天赋如何,一个好的习惯和勤奋的精神都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
教育路上,无论我们告诉孩子多少次要好好学习,都不如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良好的专注力:
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说过:“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
确保孩子的学习环境安静、整洁,没有过多的干扰因素。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才能让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
也可以设置固定的时间段,让孩子专注于某一任务或活动。逐渐增加时间,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
例如,每天抽出20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专注于阅读或完成某项任务等。
2、学会时间管理:
教孩子分清:“轻重缓急”。
根据任务的紧急性和重要性,合理安排任务的先后顺序,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任务。
多用鼓励的语言,少责备,多用提醒的话语,少命令: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坚持执行。
3、勤于思考和探究:
叔本华曾说:不会思考的人,比不会读书的人更可怕。
想成为独立的个体,第一步就是学会独立思考。
鼓励孩子在学习中主动思考和探究,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和关联,而不是一味的依赖家长,等待结果。
4、培养自律和责任感:
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自律和责任感作为支撑。
给予孩子一些适当的责任,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对家庭和自己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律性。
这样能很好的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冠军苏翊鸣曾说过:
“所有人都说我是天才或者是有天赋,但是我觉得,那只是你比别人有优势的一点点,如果不努力或者努力的不够,是绝对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
再有天赋、再天才的人,你都得要付出比常人想象不到或者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你才能成功!”
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专注和自律,才能更好地打败“积懒成笨”。
孩子,成长路上,即使只是对自己的微小克制,也会让你变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