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特别反感“为了你好”这句话,他觉得自己被剥夺了做判断的权利。青少年会经常做很多“不好”的事,比如抽烟、逃课、违反学校的规则。他们未必真的享受这些事本身,有的孩子觉得香烟的味道很呛人,但他需要这个符号:你们要我好,那我就要证明我有权利对自己不好。
听上去有点幼稚,但这就是孩子成长必须迈过的一步。他先确认了自己有了“自己选”的权利,有了“不好”的权利,才会进一步思考:什么对我来说是好的?有可能他最终做出的选择,跟父母当初对他的期待没什么差别,但他仍然需要这样一个先拒绝、再拥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