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7 星期三 阴 3065篇
今天的心情,就如同这天气。雾霾,阴冷,毛毛雨。
因为就在今天,那个座位又空了。
我的眼光每次掠过那个空位,内心就会多一丝惆怅,还有无奈,以及,悲凉。
分班一个月后才姗姗来迟的孟同学,这次又开始了长休。班主任说,因为,他上课无法专注;因为,他甚至不敢面对一次小小的月考;因为,他对成绩的执念太深。
其实,我挺喜欢他的。他来班里的第一天,恰逢我的课是在课间操的后面。我提前到教室准备课件,而他恰好是免跑操的学生。于是才有了那十几分钟我们交流的时间。当我发现教室里坐着一个白净清秀的高个男孩时,不禁问“咦,你是新来的?”他礼貌地笑笑,与我交谈起来。说自己前段时间钻了牛角尖,接受不了高中后成绩的落差,越是懊恼着急,上课就越无法集中注意力。课堂状态和成绩恶性循环后,他选择了回家休整。交谈中,我发现他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没有讳疾忌医,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我很难把他和那个满心想着自杀的孩子联系到一起。是个性格挺好的孩子,我心想。当我鼓励他认真学习,努力赶上落下的知识时,他郑重地点头,一点看不出有任何的心理问题。
但是课堂上,他的眼神是飘的。他的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五分钟,加之高中知识的学习节奏是一日千里的,他很痛苦。一周之后,他又选择了逃避。
此时此刻,我想孟同学的父母一定很难过。因为他们的标准已经降到了尘埃里,他们说只要孩子安安稳稳地把高中的书读完就好,但即便是这样,现在的孩子也做不到。
可是,孟同学曾是他们的骄傲呀!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他从小学到初中总能考班里的第一,那时的他阳光外向,爱好广泛,擅长社交。他考进高中的强基班,面对高手如云的班级构造,面对家长制定的只考名校的压力,面对高中阶段紧张忙碌的学习节奏……三个月的时间,他崩溃了。
其实本不该这样的。如果他的父母在他第一次考试不理想后,能及时的对他进行疏导和安慰,说一声“只要你努力了,名次不重要”;如果父母能放下对成绩的执念,给予他爱的呵护,也不至于有现在的追悔莫及,哭着说“我们只要他身心健康就好”。
也并非现在的孩子矫情。因为太多的父母,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只考名校的理念,但却并没有跟上相应的心理关注和共情陪伴。有上进心的孩子,本身已经很累了,他们就像一只上紧弦的钟表,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与歇息,父母不该做那只拧断弦的手。
当然,在督促孩子不断努力、不断挑战自我,与给孩子降压减负之间,很难去找那个平衡的点。但不管怎样,教育的本质都不该是孩子考上一所好大学。孩子真正的优秀,是具备感知幸福的能力和灵活地融入这个社会的能力,让自己的价值得到最大潜能的发挥。
所以,父母才需要学习。
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宇宙的尽头,是孩子考一所好大学吗?》
再读,共勉。(后面是我当时的读后感)
我当时的读后感:
深度好文,刺痛了多少父母的心。这不是毒鸡汤,这是赤裸裸的社会现实,这是多少父母终其一生奋力托举却又自食恶果的悲哀。我们不想成为这样的父母,可是,在对知识就是力量狭隘理解的逼仄和成绩重于一切的桎梏中,我们又活成了这样的父母。
周六晚,和孩子的老同学几家聚餐。落座后,几位妈妈的谈话主题自然就是刚升入初中的孩子。焦虑的妈妈给孩子报满两天的辅导班;自信的妈妈给孩子制定的计划中明确了孩子的班级排名;无奈的妈妈反复唠叨着自己孩子小学时成绩差,如今更是难上层楼……孩子们都不说话,在许多家长们的认知里,一纸分数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孩子们也相继滋生了或自负或自卑的情绪。当然,也有心态阳光的,是因为有了懂得欣赏善于鼓励的父母。我们看到了孩子为大人端茶倒水的勤快、看到了与前台服务员交涉催菜时的交际能力、看到了离开时给父母披上外套的体贴。
也许孩子的成绩并不优秀,但未来能成为一个性格饱满、幸福开心的人,能知道他的人生会专注于什么,有与这个社会相拥的能力,就很不错啊。做家长的,又何必焦急地期待他去追赶他并不擅长的东西呢。
诚然,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也因此,成绩的好坏就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年级越高,体现越明显。但是,读完这篇文,或许我们真的该静心思考了:我们到底应该让孩子学会什么?宇宙的尽头真的就是孩子考上一所好大学吗?上一所好大学,是为孩子打开一扇看世界的门而已,门外的世界有阳光霓虹,有狂风暴雨,孩子要勇敢去闯,那勇气,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给的爱、学识与智慧。
可是,多少啃老一族,曾经是父母的骄傲、别人眼里的学霸精英,如今选择心安理得地躺平。只是大部分家长还没意识到“教孩子独立”有多重要,还在以爱之名为孩子包办一切,还傻傻地说“别的不用管,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还以为“孩子长大自然就独立了”……那扇在脸上的巴掌,很疼。
我有个亲戚家的孩子就是个例子。三十几岁,俩娃的父亲。大学毕业、当过兵,却因父母的大包大揽,活成了连家里换把锁都要父母掏钱的“巨婴”。
我还有个朋友,女儿上高中时,因为住不惯宿舍,学校离家又远,她便选择了辞职陪读。孩子的吃喝拉撒她统统包揽,和同学关系处不好没关系,只要女儿专心读书,总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后来考上了杭州的一所大学,但却极不顺利不快乐,因为和舍友同学格格不入,因为她太依赖父母,这时候,父母的鞭长莫及更刺痛了她惶恐不安的神经。孩子无心学业,朋友追悔莫及!
鹿妈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必须要面对的麻烦和压力,如果你非要代劳,那么所有你替他走的路,日后都可能变成他爬不出的坑。杨绛的父亲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的确,不独立的孩子,再优秀也很难活得幸福自在。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简单八个字,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因此,趁现在孩子还小,我们学着放手吧。让孩子学着独立、学会感恩、有抗挫能力,有赚钱养家的本事与担当。这些,绝不是仅靠死读书才能拥有的。巨婴不是一天养成的。飞天的凤凰更不是。我们不求孩子多么快意人生,起码不能让他三十多岁了还躲在我们的羽翼下瑟瑟发抖。否则,到八十岁忽然意识到“我错了,不该从小样样给他包办”,可是已经不能从头来过。
就像这对父母,那该有多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