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岁幼儿喜欢玩同样的玩具,总认为别人的好。自我意识强,造成争、抢、夺玩具的场面。
满满这两天拿来一个奥特曼玩具,一按按钮会发出嘟嘟嘟的声音。幼儿都很喜欢,前去围观。瑞瑞看上去特别喜欢,目不转睛地盯着正在战斗的奥特曼。
点名时间到了,需要把玩具收好,可是满满才不听劝呢,非要拿在手里,我告诉她,等会儿再玩,这时瑞瑞从后面过来一把夺过奥特曼,满教室跑,是帮老师收呢?还是想要?他根本不让老师接近。满满大哭,我边哄边喊,终于把奥特曼拿来。我把它拿在手里,让满满和瑞瑞坐在身边,其他幼儿围在一起,我假装奥特曼没电,不发声了,就仔细在它身体上找开关,打开胳膊向上没有,按按头部没有.......装模做样的研究着,当时场景很静,都在仔细寻找。我故意发出惊喜声:“哇!终于找到了按钮”。我们一起玩了半天,并告诉他们要学会分享玩具,不能争抢,以免抓伤同伴,还要学会轮流玩,这样大家就不会吵架,心情会很快乐!
从上述情境观察分析到,2周岁幼儿这种行为有多方面原因,一个是物质意识的缺乏(家庭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二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家以自我为中心),三是“沟通方式”尚未形成,(不会用语言表达,行为举动占优势)
建议:对于年龄小的幼儿,相同玩具的充足量能减少以上行为的发生,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教育会起到良好的作用。语言表达的成熟能力也会逐渐减少争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