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批评孩子,也需要父母的智慧。
星茗麻麻

批评可以,但它不该是你裹挟负面情绪,摧残孩子心灵的武器。


批评的目的,应该是传递价值观,是激励而不是打击,是唤醒而不是压抑。”醍醐灌顶。同样是批评,有的孩子会改错长进,有的孩子却要离家出走,甚至冲动跳楼。追根究底,是父母不同的批评方式,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生走向。


其实,教育孩子的时候,说的人和听的人,心理基础是不一样的。


父母责备、批评孩子时,心理基础是:你是我的孩子,不管我怎么骂你,都是为了你好。


潜意识里,我们觉得这是爱的表达。


可孩子不一样啊,他们的感受,往往是由父母的态度决定的。


当父母的批评充满打击、否定、人格攻击,就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反而会破罐子破摔,不听父母的管教,任由不良行为持续。


批评不是原罪,背后的打击和贬损才是。


事实上,每一句伤人的话,都不会变成激励,反而会摧毁了孩子的尊严和信心,不断提示着他自己是多么的糟糕。


孩子的改变,是需要力量的。


想要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我们首先要放下成见和评判,看见和接纳孩子。


就像“南风效应”指出的:越去评判或谴责孩子,对孩子刺激越大,只会激发孩子叛逆的情绪。


只有温暖和煦的引领,孩子才愿敞开心扉,听从父母的教导和建议。


家长坚定的态度和温和的话语,就是孩子改变的力量源泉。父母想要孩子意识到问题,并及时改正,不妨采用这“二八定律”:


1. 两分道理,八分共情

激烈尖锐,解决不了问题,和风细雨,才能把话说进孩子心里去。


2. 两分批评,八分肯定  

心理学上的“三明治效应”:先赏识、肯定、关爱对方的优点,然后提出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最后给予信任、支持和帮助。在夸赞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孩子会觉得是善意的,也就更愿意接受批评,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3. 两分建议,八分分享

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就是一把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因为孩子听不进生硬的命令或建议,故事却能很好的引导,给孩子指明方向。


有句话说的好:为人父母,其实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犯错误、表现不尽人意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用各种严厉的语言逼着孩子认错,而是让孩子学会思考。我们要解决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身上的问题。让孩子主动自发的改变,比家长说再多大道理都来得彻底、有效。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让批评没有了“爱”,让教育没有了温度,让亲子间只剩下满嘴的说教。


一个沐浴在爱和接纳里的孩子,才能从心里生出无限的力量和勇气,成长为一个内心有爱、眼里有光、不负期望的孩子。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399104
推荐日记
《汆肉丸子-115》
《期末成绩》
《我和我的儿子之写给儿子的一封信日记1445篇》
《亲子日记294》
《亲子共读》
《2024.1.26》
《2024-1-25第537篇给你开花的时间》
《1.26假期的第二天》
《越来越好》
《2024.1.26 晴 学无止境》
《批评孩子,也需要父母的智慧。》
《挑战疯狂老鼠》
《24.1.26 亲子日记159篇 童言童语-我要当警察》
《转移视线,发现潜能和设计策略,培养习惯学习笔记 (第14篇 相州学校 王永华)》
《如果信仰有颜色317》
《千钧一发之际》
《亲子日记-1860 24-01-25》
《夜阑卧听风春雨》
《回老家了》
《考试》
《音乐家梦想》
《走进幼儿的世界》
《孩子要多表扬和鼓励》
《前门牙》
《发现幸福第729天 出其不意》
《家长会所思》
《 秩序感的培养》
《寒假第二天》
《八十九篇》
《说说我的那个他(801)》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