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达娜.萨斯金德、贝丝.萨斯金德、莱斯利.勒万特
内容: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三岁之前语言培养的重要性,虽然孩子这时候还不太会说话,但家长的语言对孩子至关重要。这几年孩子就像一部录音机,在记录“听到”的词汇,而这些词汇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谓“龙生龙,凤生凤”则是无稽之谈,孩子不曾知道,他怎么会做啦?所以我们要想孩子优秀,则得重视语言,从它生下来开始。具体怎么做,归纳如下:
1.多和孩子说话,最初说简单的名词,如“球球”“冰淇淋”,到后面加形容词之类,如“黄色的球”“草莓味”的冰淇淋,慢慢把词汇量扩大;
2.请求式的沟通,不要用命令的语言,而要用“请”的方式,告诉孩子做这件事背后的原因,从小给孩子形成“是自己需要”,而非被强迫做的思维;
3.陪孩子读书,什么书可以读,不一定他懂,主要让他知道你在“读书”,慢慢地让孩子也习惯“读书”,如果能彼此分享,那是最好的,这样有利于孩子理解;
4.共情。看孩子关注什么,自己也关注什么,要学会观察、理解孩子,从孩子关注的地方来展开;
5.说积极的话。家人如果说的是积极的话、正能量,孩子的性格也会受影响,要向孩子灌输“通过努力,我能做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积极色彩;
6.双语的重要性。孩子虽然小,但是孩子大脑的辨识度很高,所以,孩子小时候的环境中,有两种语言,对孩子是很好的。(但是我英语不好,是不是该学说下英语)
7.语言对数学重要性。语言会在孩子脑中形成很多种模式,同样是有利于孩子数学的提升,据说那些杰出的人的脑中,有许多种模式。
8.说出来。孩子自己对话,把它说出来,很重要,这样也意味着孩子在吸收,孩子在三岁前,吱吱呀呀说话,也许不成一个词,但也很重要。
9.对话比电视更有效率。放普通话的电视节目给孩子听,其对孩子的影响很低,而与孩子对话更重要,尤其是孩子自己把它说出来。
思考:陪伴是最美丽的告白,我想也适用于孩子。父母每天陪伴孩子,尤其是感情好的父母,她们之间和谐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这也坚定我的想法,孩子在小时候千万不能把他一个人送出去读书,或者离开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而自己的语言对孩子至关重要,与其说是在教孩子,其实,是自己再重新成长,自己要学会丰富自己的语言。自己平时要多与幽默的人接触,或者通过网络,学习幽默的人怎么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