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4 周日 第2篇
向爱而行
——诸城市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学习感悟
2024年1月份的初冬,天虽凉但心感暖。因为在诸城的大地上,一件惠及诸城万千家庭的佳事发生:在诸城教体局领导的统筹下,邀请武际金校长来诸城啦!将和全市家庭教育骨干教师一起,践行“让家庭教育铺天盖地”的使命。
曾仕强教授说过: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有使命的。教体局领导重视家庭教育,是诸城孩子们的福气;武际金校长来诸城,指导老师们专业成长,既是缘分也是使命。作为一名从事三十多年的幼教工作者,能跟着团队一起成长,是使命也是天赐之福。
自2006年开始,我参与全市“亲子共成长”项目,接触家庭教育已十几载,参与的培训活动也诸多,但每次培训都有新的感悟,每次培训都有使命感产生。昨天再一次静坐学习,聆听武校长的讲课,有很多新的感悟和收获,整理碎碎思进行分享:
反思1:我为何而学习?
1月12日,周日,是我第三次面对面听武校长讲课。他的教育情怀、深刻分析、有效互动、组织智慧等等,每一次都会感染和影响自己。虽然有些理念以前听过,但似乎又被注入新的力量。
作为一名退而未休的幼教人,当下面临诸多心灵拷问:这么大年纪了,还学习?学了干什么?
如果说回应一直是模糊无解的,在武校长两个体验环节中,自己的心似乎被击出答案。是呢,忙乎了三十多年,身心力量也受限的背景下,舒适一点可能更适合养护自己。在体验武校长“你是什么样的人”环节中,我不加思考的写出了十几个词语:“认真、诚信、负责、爱学习……”。回看静思,内心震动了一下:爱学习还是内心未删除的品质,与年龄无关。武校长让大家计算“自己离退休还有多少天”,观看“有限的生命需要规划”视频时,自己内心涌出一种无名的感觉,尤其感悟生命中两条线段的时候,心中一种顿悟生发:退休是什么?生命长度代表什么?最后一条线段的寓意是什么?人渴望退休,但退的是什么?生命是朝向终点,但过程应怎样度过?感悟:生理的退化不一定代表精神也随之退变,其实让生命真正保鲜的,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乐在其中。于是,一种心力油然而生:坐在团队中,就是团队中的一员,为了熟悉的学前教育,为了喜爱的家庭教育,可以“向爱而行”!有限的生命无惧岁月更替,小步走路,也会看到一路不同的风景。尽力而为,也是一种向真向善的修行。做专业的家庭教育工作者,陪伴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做一点星光,活在每一天的当下,就是生命的价值。
反思2:要注重家长教育而不是家庭教育
作为学前人,一直在践行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也一直倡导“学习爱•守护家”。在传统的工作实践中,基于理念的局限,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很长一段时间注重对家长“技”的传授,总想多交给家长教育孩子有用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而弱化对家庭中“根”的本源探寻和实践,即对“孩子的问题来源于成人,成人的问题来源于童年,童年的问题来源于家庭”闭环式问题的探究,对成人在情绪、习惯、沟通等方面对孩子的影响还停留在基础宣传层面,欠缺更深入、更专业性的指导和践行。聆听武校长列举“染缸”“熊孩子”“亲子教养模式”等大量案例,让我更明确地感悟:家长的认知决定着教养孩子方式,家长的素养决定着孩子的生命质量。重视家长心理建设和科学养育理念,点亮更多家长和孩子的心灯,是当下家庭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反思3:如何让家庭教育“落地扎根”
工作中经常看到很多人:听了一场报告热血沸腾,发誓回家一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一定多用心陪伴孩子,一定坚持给孩子立规矩养习惯。但一直以来,诸多问题还是常态性问题:比如:使用质问式、打压式沟通模式;放纵任性、不节制的孩子等等。有的家长坚持写了很多笔记,有的家长看了很多教育孩子资料,是否一直真正带着思考、落地性实践?是否让家庭人员整体参与,让科学理念和做法在家中践行?现实显示:理想和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更缺少科学的诊断和指导。
接下来的一年,诸城家庭教育人将在教体局领导和武际金校长的指导下,真正提升全市骨干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真正让全市的家庭沐浴到更多家庭教育的“阳光”,是一种期待更是一种使命。
反思4:理念决定行为
武校长的很多教育理念再一次被心悟:“教育是行为的艺术;父母要为家族留精神财富;教育的根是善与恶;大德种因、俗人种果;站的维度不一样看的世界就不一样;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情绪平和就是最好的教育;习惯自己的不习惯就是改变的开始;活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想有今天的自由得有昨天的努力;平安顺利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教育的秘诀在于启发孩子的本性,教育要注重童蒙养正……”
听了不一定懂了,懂了不一样做了。重要的是:践行!爱是一种心力,学习路上,任重道远,需不断坚持,不断成长,向爱而行!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说过一句话: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愿意乘坐诸城家庭教育“巨轮”,尽自己一份划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