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昨天指导师考试不会的题目,分享如下:
八、孩子几岁可以形成持续一生的友谊?
友谊是安全感或社会支持的重要源泉,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减轻儿童的情感压力和应对反应。友谊的质量影响儿童的适应和发展。研究表明,在青春前期建立了友谊的儿童在成年后有更多的优势,如积极健康的心理、很强的自我价值感、与配偶亲密牢靠的关系等。
塞尔曼(Selman,1980)曾提出儿童友谊发展有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3~7岁):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儿童间的关系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朋友往往与实利和物质属性及其邻近性相联系。这个时期的友谊还很不稳定。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儿童发展了朋友的概念,认为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分享,朋友要互相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与共。他们开始从品质方面来描述朋友,认为自己与朋友的共同兴趣也是友谊的基础。儿童的友谊开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儿童出于共享和双方的利益而与他人建立友谊。在这种友谊关系中,朋友之间可以倾诉秘密,讨论、制订计划,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但这一时期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九、家庭教育指导者应保持的专业素养有?
微观层面的家庭教育指导目标是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综合素养和能力,具备科学家教观念态度以及必要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家教行为。作为一名专业的、有智慧的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者,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真正理解“好孩子”的内涵,要把握家庭教育的两个核心内容:父母角色和亲子关系,使家长掌握成为好父母、处理好家庭关系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实现自我成长,从而为儿童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应具备六方面核心素养:演讲和表达能力、父母角色指导能力、亲子沟通指导能力、儿童成长指导能力、家校协调能力、终生学习能力。面向后现代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唯一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就是学习、学习和不断地学习
十、指导工作档案中应包含哪些内容?
主要包括:教学资料,包括工作计划、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工作总结、教学论文、教材样本、会议记录和活动记载等。文件资料,包括下发的文件、上报的文件和交流的材料等。管理制度,家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家长档案,包括考勤登记、课堂练习、课外实践材料和学业成绩等。工作成果,以文字、声、像等形式,记载家长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工作经验、受各级表彰奖励情况。
十一、指导者工作流程?
界定问题,收集方案,选择方案,评估方案。
十二、情绪管理发展三阶段?
(奥里森·马登博士曾说过一段话:“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情绪管理的三个阶段:
①无意识的压抑或发泄
②有意识的宣泄与表达
③有意识的觉察与成长
十三、情绪管理包括几个步骤
“觉察”、“接纳”、“认知”、“思考”、“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