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着实不应该:孩子一年级都读一半了,但是我竟然连孩子的课本在教什么都不曾关注过。这个寒假不一样了,我第一次近距离走进孩子的语文书,就被深深的吸引了。
首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每个单元内涵都很广泛。教材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其次语文书分为若干组,每组包括“识字”“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和“快乐读吧”。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这些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然最让我耳目一新的是他的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真是让我和孩子越看越起劲儿。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预习的是“语文园地一”。它同样给人一种面貌一新的感觉。它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每一个环节都像磁石一样,把我和孩子的注意力深深地吸住,一刻也不愿离开。由于“语文园地一”主要教授童谣和儿歌,所以我和孩子的房间中时不时的就会传出拍手声,歌唱声,跺脚声,嘻嘻哈哈声……孩子他爸都开始怀疑我们俩是不是在学习。
陪伴孩子学完语文,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我也曾是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对于一年级经典篇目至今都没有忘记。回首过往,再看眼前,皆是沧海桑田。由此可见短短20几年里,中国的变化有多大,教育变革有多深刻。曾经的学习是要有坐稳“冷板凳”的毅力和不畏艰苦、勇于拼搏的品质,而现在的学习更强调的是孩子们的兴趣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美好体验。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和进步。
公元761年8月,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边破旧的茅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的愿望朴实无华却又被时代所限制难以实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不仅是他的呐喊,也是那个时代无数寒士的心声。再看今朝,孩子们有多幸福。“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哪怕是学习都可以如此快乐幸福。愿天下学子都能读懂书本,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