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中谈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 除了爱,还要有敬畏。它是孩子对父母的尊敬,是建立在畏惧之上,孩子若是不怕你,是不会尊敬你的。有的孩子,是因为犯错的成本太低,父母没有拿出对孩子犯错的态度,让他觉得即使犯错,父母也不会将他怎么样,所以不会听话。只有让孩子尝到了犯错的后果,才能警醒孩子,让他知道害怕。
李玫瑾教授提起,小时候,她犯了错妈妈要揍她,她撒腿就跑。妈妈在后面追了半个操场,动静闹得很大,可是回到家,妈妈也没有打她。打孩子不是目的,让孩子有所怕,有所敬畏,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孩子,不一定真的要用“暴力”,让孩子知道怕,才是真正的目的,如此孩子才会敬畏父母。有权威的父母,只要一句话,就能让孩子明白尺度。这是一种严格而温暖的爱,既能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又能让孩子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