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一本书,叫做《当妈妈是一种修行》。读这本书的目的倒不是学习如何做妈妈,而是为了学习如何和孩子相处,懂得家庭教育的道理。今晚又在电视上看到了《好孩子是如何培养的》这一档节目,看到一些优秀家庭的做法,听了专家老师们的建议,更是感触很深。
有一句话说,父母要成为容器,允许孩子的活力自由流动。节目中的四组家庭,不仅是幸福的家庭,更是民主型的家庭。父母与孩子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多,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不会被糟糕的情绪控制。这样的智慧型父母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的优秀做法放在幼儿园中更是值得借鉴。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也要经常思考:我们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了吗?在孩子做错事时,我们的情绪激动了吗?当孩子有了某一个好习惯,我们及时鼓励了吗?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良好的学校教育也能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学生,这是我需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就像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育法一样,灌输知识是没用的,孩子喜欢学习更重要。我发现节目中的孩子不仅家庭关系优秀,孩子也普遍爱学、爱读,这让我想起自己的一个教育经历。
今年我带的孩子已经进入大班上学期,这个学期,我发现几个孩子对于学有抵触心理。比如学加减法时,小D同学总是抄别人的答案,我看他平时不爱学,便在空闲的时间教他做。发现他学会了,我很欣慰,但到了下一次,他仍旧不爱学,不会做。学期末了,我很羞愧,很着急,但我知道,我已经竭尽全力了。直到今天我忽然醒悟,我的这种方式不就是灌输式的教育吗?数字本就是抽象的,很多孩子会是因为他们在家里提前渗透了,小D同学不会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把知识灌输给孩子,孩子有压力;周围的小朋友都会,孩子有愧疚感。所以啊,为什么不能把这种灌输变成引导呢,把抽象难懂的数字变成具体形象的事物,慢慢开导,只要孩子开窍理解了,一定能懂得加减法的含义。知识是固态的,但是孩子的思维是流动的。
教育是一个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希望我们能做有深度的教育,成为一名常阅读,勤反思,爱学习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