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2星期五 晴转多云
昨晚听了武际金校长的讲座,其中听到其倡导的读写工程,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也作为一名曾经讨厌语文的学生,对此我表示很是赞同。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切不可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培养读书/看书的习惯吧,古人早就告诉我们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然也不会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了。平时用心读的书,都是作为一种能量储存于心了,也许短时间内难以见效,临阵磨枪不快也不光,可即便如此,也请你不要懊恼,不要灰心,等到积累到一定的量,自然就如火山喷涌,写起东西来也就下笔如有神了。也许有人会问,这个量得有多大?其实没法估量,因人而异,所谓量变到极值必会引起质变。
平时遇到的好词好句摘抄积累下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一下字典加深一下印象,学习借鉴别人的写作之法……久而久之,积累的多了,脑子也就充实了。
语文学习,贵在理解。不理解,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于当下也是无益的,但于长远则总归又是有益的。上小学时我是喜欢语文的,百分制的卷子,我常常考满分或者只扣一两分。读初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他喜欢让我们背答案,慢慢的我觉得语文很索然无味。所以直到高二上学期,语文一直算是我的弱科,好在积累的习惯我一直没放弃,就是懒得写😂。忽然,有一天,我的语文成绩一下子窜了上来,那一次,我的单科语文成绩竟然全市第一,我很诧异,语文老师更是很诧异,班主任甚至都难以置信……从此我的语文成绩就再也没有掉下去过,语文让我找回了自信。从选择题各个项目的分析中,我感受到了语文的博大精深;从阅读理解的字句推敲和写作中,我领悟到了文字对表情达意的深层魅力……毕业参加工作后,同事都说我有文采,写东西不错。说实话,我感觉我写得真不咋样,或许是同事们过誉了,或许是他们太谦虚了……
时至今日,作为过来人,我经常思考如何能让孩子们喜欢上语文,如何给他们渗透学习语文的方法。道理虽然简单,但转化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上却并非易事。
总而言之,为了学好语文,做好平时的积累吧!用心去读,用心(脑)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