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第17篇)
今天小年,清早起床跟孩子们按约定清理卫生、学习,11:00出发赶年集。对于“赶年集”,其实并没有清单可列,该买的都已办齐,只为感受一下“年味”。
晚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观看《好孩子是如何培养的》,听到一号家庭解老师表述自己坚持写亲子日记已经14年啦,女儿很惊讶:妈妈,我们听说“亲子日记”也就才几年吧,她怎么那么早就知道了?14年呀,这个妈妈真厉害。看到女儿那敬佩的眼神,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我们,早在上学期间就接触到陈鹤琴先生使用日记法研究儿童心理,他的研究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培养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如今我们写日记,不为搞研究,只为走进孩子的内心,表达我们不愿直言的话题,倾诉我们内心的喜怒哀乐,了解孩子成长中的问题给予缓解或处理,有了这个沟通的工具,亲子关系毕竟和谐、家庭氛围毕竟和谐。
由此又想到了近日“北大学子吴谢宇执行死刑”一事。每位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每位母亲也都在朝向优秀努力,有时,我们真的需要停下脚步想一想:我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吗?自己的孩子理解我们吗?我们为什么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理解自己的母亲?正如武院长所说:假如每个家庭都跟今晚的四组家庭一样,在良好的教育生态下孩子是健康的、家庭是和谐的、我们的民族就是了不起的!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放假这两天一直上传下达着“家庭教育”工作,没有上班胜似上班,在“铺天盖地大办家庭教育”的此时,做好本职、做好引领、做好奉献。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