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为了哄我姐家老二,天天开着电视,大睿也跟着看了好多动画片。今天老二去找她妈妈了,我打算把大睿的注意力转移下。
我从网上看了几道数学思维题。有一道是13-()=3+()括号里填相同的数,我觉得适合我和大睿研究下。
好不容易做好铺垫,大睿同意了在黑板上演练下,接下来就翻车了。她觉得应该一个数一个数的试,我也觉得好,毕竟多种方法都可以,最后找出个最佳方法就好。她试了俩数,最后确定是5,我给她点了赞。接下来我想给她画个图来解释下,她就不愿意了:“我看不懂呀,你又不是我的老师,老师就教了。”“那我不是觉得我们一块研究下嘛?“不要。”她坚决的说。我自己画完图也没多跟她继续纠缠。
我记得她小时想跟我玩老师学生的游戏。幼儿园的她20以内的加减法并不熟练,所以老师当时玩的特别不自在,后来就成了我的主角,教给她做题了。当时我反思这个过家家因为我的急功近利,变得特别没劲。人家想获得乐趣,知识并不是第一需求,我把这件事儿看的太重,都失去了乐趣,最后是在大睿的哭声中结束的。这件事儿给我的触动很大,我又不是家庭教师,干嘛角色混乱?可引导,但要有心而无痕,不要过分干涉呀!
所以我赶紧叫停自己的行为,不想再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