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雨转晴 第125篇
今天学习家庭教育系列课程的第二十七节,《家庭规则的制定-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谈家庭教育训练技能,这节课是关于家庭规则的制定的部分。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基本上都会有一个想法,就是想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所以我们更强调的是自由这部分,可以让孩子更愉快,想做什么去做什么,想探索什么去探索什么,但随着孩子长大了,很多父母都会慢慢的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前面我们跟大家谈到父母教养方式中,除了爱还要有管,有爱,有规则要有要求。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谈家庭规则是怎么样去制定以及怎么样去执行的。

首先咱们来看规则对于儿童的意义。稳定的规律性不仅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更有助于保护我们的心理健康。比如说很小的规则,晚上睡觉之前,我们一般会有一些睡前仪式,比如说去洗澡或者洗脸,洗脚然后刷牙等等这些都是睡前仪式,也是一个好的习惯,既保证了我们身体健康,同时在心理上会给到孩子什么?稳定和安全的感觉。
第二点秩序感和规律性对孩子的意义。尤其是三四岁的孩子,在他们身上经常能看到家里面什么东西,平时放在哪,他一定还要给他摆回去。用完了孩子就很有意识要把它放回去,先是孩子的一个秩序敏感期,在我们讲发展心理学关键期的时候会涉及这部分内容。秩序性和规律性会让孩子感觉到安全感,力量的和界限感,他会觉得这个环境一直都是这样的,是很稳定的,我是可以控制他的,所以我也是安全的。规则呢其实是人类获得高效的保护的和谐和自由的一个基础,有规则才会有保护有安全,所以父母越有界限越去强调一些规则的孩子,他反而是安全感更足的,因为他会知道如果自己做的不合适的地方,爸爸妈妈会去帮我划清这个界限,爸爸妈妈在底下兜着我呢。反而如果父母的要求很少,给到孩子的都是自由,比如说保护型的教养方式,孩子内在的安全感反而是低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会觉得好像爸爸妈妈什么都听我的,我做的不太好的地方,他们好像也不告诉我,或者告诉我,我如果一任性,就要按我说的这样做,最后爸爸妈妈是听我的,所以我家里边的事情更多的是,不是听父母的,而是听我的,可是我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也是弱势的,我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但是我的爸爸妈妈还要听我的,那么我安全吗?所以他们的安全感其实反而是弱,反而是低的,有规则我们更好的能得到保护。对于成年人的世界其实也是这样,大家也可以想象,反而是法律健全的社会,我们生活起来会觉得安全的,因为是有法律保障的,对吧?而如果没有法律保障,做什么样的事情都不需要承担后果和责任,那你想想看,你会觉得安全吗?其实貌似自由了,你的安全感反而被破坏掉了。
最后,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规则也是在培养他们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好的规则的家庭,孩子们的感觉是规则在约束人,我们有规则意识,尤其是在他们建立规则的一个关键期敏感期内,孩子很喜欢规则,很愿意去遵守规则的,是规则在约束我们,是我们要在执行规则,而不是爸爸妈妈用父母的权威来去管控我们,所以孩子会觉得我是在遵守规则,而不是在听爸爸妈妈的话。所以良好的规则本身也是帮助他们建立自我管理的一部分能力。

建立规则会有什么样的目的呢?首先,他其实是会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使孩子有时间和空间去创造一个更完整的自己。规则已经制定了,而且成为一种规律,成为一种习惯了,从时间成本上来说,你真的不知道要节约多少。同时建立规则也是可以建构一个对于内外世界都非常清楚明白的人。因为他知道界限是什么,界限在哪儿,怎么更好的去遵守这个界限。建立规则也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与外部世界和他人和谐的生存关系,因为我们要去遵守规则,遵守界限也去遵守别人的一些界限。那这样的话,和他人的关系上更容易和谐。比如说很小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出去到游乐场去玩,规则是什么?要排队一个一个的来,而且要轮流玩,你玩完了之后,这时候换我玩了,我玩了,我不能占时间太久,我玩一会儿我也要让别人玩。排队这就是一个意识,而不是我想玩,我现在就必须玩,我们要排队,这就是最初的规则的一个意识,也是我们和外部调整的一个关系。
同时规则也是帮助我们去建立真正的界限,发展出强大的自我意识。那么不只是我对别人要遵守那个界限,别人对我也是现在排队排到我的,就是该我玩儿,你要想玩儿,你就要去后面排队,是这样吧?所以可以发展出强大的自我意识。同时建立规则也是可以去建立平等自尊的一个生存环境,帮助孩子去驱除专制、强势和暴力。有一些家庭,没有太多的去强调规则,更多的父母靠什么来约束孩子?父母靠自己,我是权威,我是家长,你是孩子,那你要听我的,我说了你这样做不对,你就不可以这样做,所以更容易你滋生专制,父母用自己的力量来去压制孩子,让孩子必须要去遵守,甚至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暴力这种情况,说说不听,那就要动手了。而规则的出现,让孩子觉得,我要去遵守的是规则,而不是因为爸爸妈妈的力量更强大,或者因为他们是权威,我就要听他们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可以去遵守规则,可以去遵守那个放置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而不是某个人说的,所以我必须得听,是这个人的力量太大了,所以我必须都得听,其实这个在心灵内部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去看这样一个案例,我们看看案例里边的家长是怎么去给孩子建立规则的。
这个案例是一个初中生叫瑞瑞,老师要求一定要去增加课外的阅读量,所以瑞瑞的学习压力一下子就增大了许多。但是瑞瑞就从来不阅读的,他不喜欢读书,读后感全都是从网上抄下来,然后去应付老师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父母现在要去制定一个很详细的阅读计划,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瑞瑞的阅读习惯。咱们一块儿来看一看父母是怎么做的。首先,父母将玩手机的时间改为看书的时间,这个过程呢瑞瑞虽然排斥,但是只能硬着头皮去看那些自己根本看不懂,也不感兴趣的书,因为这是父母和老师认为重要的,说到这儿,我们有一个心理学的思维,你可以去考虑一下,这个时候孩子的参与是什么样的?孩子是不是认同了?接下来对孩子遵守规则的兴趣有没有影响?咱们继续看,在瑞瑞看书的过程里面,实际上她就是发呆,看不懂书,需要做作业,所以为了完成任务呢,瑞瑞会偷偷的把手机放在书的后面,从网上去抄一些读后感来去应付。然后剩下来的时间呢就是玩游戏。孩子最开始是没有去参与进来制定规则,这个规则其实就是父母来去制定的,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同,那么孩子就是硬着头皮配合。同时在配合的过程中,孩子发现压根儿看不懂,也不感兴趣。他既然是不感兴趣,同时看不懂就很难执行下去了,对吧?所以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去配合孩子想到的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我去网上摘抄吧,我去应付吧,其实这里面是有积极的因素的,当然了,父母和老师未必肯接受,发现之后呢就严厉的批评了瑞瑞,并且告诉了家长,父母回家之后就严厉的批评瑞瑞,然后他被骂哭,被打手,被没收手机。父母还决定每天要进行陪读,所以大家看这个过程也就是孩子毕竟没有彻底放弃,他会抄作业来去应付,就是这里面是有积极的因素的,但是这部分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老师和家长反而是批评,就是这个过程里边,其实是很有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的,父母之后要去陪读,盯着你做,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瑞瑞依然就拿着书发呆,父母呢却坐在旁边看手机,如果看到他很久没有翻页,就大喝一声,吓得瑞瑞把书都掉到地上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个多月,瑞瑞开始变得不主动和父母交谈,甚至出现了不交作业撒谎,不愿意回家的一些情况。
大家从这段儿里边看到了吗?就是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孩子的要求其实是双重标准的,你要求孩子在读书,但是你在边上在玩手机,你给孩子感觉是什么?咱们前面谈过言教和身教啊,孩子会觉得你都在玩,然后让我在这儿看书,那你不是在欺负我,其实他们很容易觉得委屈的,两个月之后孩子就跟父母的关系出现一些问题了。同时他主动的要求去奶奶家住,除非父母要把手机还给他,并且不逼他看书了,否则就不回家。这其实是孩子想到的解决方案,这个书我又看不懂,我持续不下去,然后我抄作业之后还被骂,然后还被罚,那怎么办?我只能逼你们去答应我。我看上去是威胁,但是孩子很有可能他找不到其他更积极的解决方式了,对吧?那这个时候妈妈就开始动摇了,觉得没有必要为了看书,闹的家庭不和。
妈妈会提出减少读书量,甚至每周两次,然后完成任务呢就去奖励他,爸爸这个时候不同意,爸爸认为好的习惯应该坚持的。然后也因为这个事儿,父母会经常吵架,并且导致瑞瑞最终离家出走。其实在建立规则的时候,有一点咱们后面会讲到就是夫妻一致,父母一定要一致。否则的话,要么孩子容易钻空子,同时呢孩子也容易觉得父母吵架是什么原因?和我有关呀,孩子是容易产生愧疚、自罪的心理的。到了这一步呢,父母当然很气愤和无奈,本来想培养孩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锦上添花,没想到孩子为此竟然开始叛逆,撒谎,弄的家里边飞狗跳的。所以这个家庭规则看来是执行不下去了。
在整个过程里面,其实父母出现了很多的失误。在真正的去建立一个规则的过程里边,父母都要去做一些什么?然后在执行的过程里边,怎么样一步一步的去执行。其实父母动机是好的,出发点是好的,对吧,就是培养孩子一个阅读的学习习惯,并且父母努力的要求孩子去坚持,所以这个规则的作用是在于培养孩子一个新的好的学习习惯,然后这个学习习惯对他未来对于他的学习,对于他的发展其实有很多好处的。这一点父母需要明确,并且要用很简单的语言要告诉孩子,让孩子也能理解到我们要建立规则的时候,让孩子都要参与进来,同时要让他们明白,建立这个规则对我们自己有什么样的好处,我们要调动他的积极性,才让孩子愿意参与进来。
同时这个规则它的有效性怎么样?我用这样的规则,我用这样的推行方式,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新的规则,是不是可以做得到?那咱们会发现了,刚刚的案例里面其实没有做到,对吧?孩子一开始还愿意跟父母交流,然后之后两个月的时间开始撒谎了,甚至要离家出走了,对吧?孩子的叛逆都被激发起来了,最开始其实孩子是配合的,但是他只是拿着书,他看不懂,然后也不感兴趣。咱们前面讲学习动机的时候,我们谈到过对于孩子真正看不懂的东西,我们想让他坚持下去做,其实非常难的。也就是说我们选择去建立规则的这些内容,其实就出现问题了,会导致孩子难以持续下去,而且也难以见到最后的效果。
最后父母也要明确这个规则的可执行性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可以执行下来?父母这个时候也参与进来,你每天做的任务是什么呢?盯着,而且还是看着手机去盯着。最好的方式,其实是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来去看书,看的内容可以不一样,但是你也要在看。那这种情况下,父母是不是可以做得到,我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材料,孩子是不是可以做得到?这都是我们要建立规则之前就要去考虑的事情。

首先我们要明确规则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规则会有这么四种作用,第一个是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的秩序。比如说我们什么时间写作业,在几点是我们都睡觉时间,这些都是维持正常生活和学习秩序的一些规则。再有是保障安全和健康。比如说小孩子游泳的时候需要大人陪同,过马路的时候不可以乱跑,要和大人手拉手,这都是为了保障孩子安全和健康的一些规则。
第三是促进关系和谐的。比如说即便是发生冲突了的时候,我们也要用文明的语言,再有去学习新的东西的能力,比如说咱们前面案例里边讲的,养成良好的一种阅读的习惯,这个其实就是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学习新内容的这样一种能力。规则一般情况下会有这么四个作用。

那制定规则之前,父母需要先想清楚这个规则是做什么用的,以及我们想获得的好的结果是什么?用上述案例来去说呢,就是想让孩子得到一个好的阅读的习惯,既然我们明确了这个规则的作用,光家长明确还不够,我们要用简单的语言去说给孩子。也让孩子明白我们在干什么,对他们有一些什么样的好处,这种情况下孩子才会配合。同时家长在跟孩子去制定规则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发泄个人情绪。这样的话,你们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孩子觉得我在被指责,好像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不行啊,比如说父母说你看你阅读也不行,然后读后感也交不上去,那这样我们每天必须拿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去阅读。孩子会觉得什么?你在指责我,你在觉得我阅读能力等等都不行。父母会跟孩子谈到什么呢?说阅读他的重要性,未来对于语文呀,对于理解其他这个学科的内容都会很重要,那咱们要培养建立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呀。爸爸妈妈现在考虑哈,建立家庭规则制度,你看你是不是愿意参与进来,然后我们这个规则制度呢,可以帮助你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好的习惯,包括这里边父母的一个参与。从这个角度去跟孩子说,调动孩子们的一个积极性。

规则的有效性,它指的是制定这个规则是不是可以有效的?服务于我们的教育目的的,那么父母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你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你怎么样去实现这个目标,规则的可执行性的指的是执行者,我们的能力范围是不是可以做得到,比如说包括父母也包括孩子,父母的实际情况,你像我们刚刚的这个案例里面,最好的状况下,真的是可以去陪读的,那么父母的时间是不是允许的?比如说你每天是不是真的有时间可以拿出来陪着孩子一起去阅读的?如果你答应了孩子,但是你发现你每天,会加班,然后时间会很紧,真的抽不出时间来跟孩子一起阅读。孩子会觉得怎么样?

那你都做不到的事情你来要求我,这一下你的这个规则的重要性就被打折扣了,对吧?同时除了考虑父母自身也需要去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他的能力特点,比如说拿专注力来去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专注力的差别其实非常大的。比如说新生儿,他的专注时长就是5~10秒,到三个月的时候一到两分钟,六个月,孩子半岁的时候专注力可以达到2~3分钟,一岁半的时候4~5分钟,两岁的时候六到七分钟,到三岁的时候呢,孩子可以持续8~9分钟了,咱们来看12岁的孩子,他的专注力是可以超过30分钟了。但是如果你要求他看一个小时,他可能是做不到的,这是客观上他的专注力本身就做不到。这种情况下,你说我这一个小时是不是就不可以了吗?其实可以进行拆解,比如说把一个小时的时间拆成两个半小时。然后你中间是可以让孩子休息5~10分钟,就可以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你要求孩子一个小时的时间都坐在这儿,孩子专注力上有可能是真的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要考虑到我们的能力范围,同时我们要考虑到任务的难度、频率等一些因素,去评估我们定的规则是不是真的可以达得到目标的。
比如说这个阅读内容,孩子是不是真的可以读得懂,读不懂的情况下,你要求他坚持,那确实太难了,成年人也很难做到,所以我们一开始要去找一些很简单的阅读材料,甚至是孩子感兴趣的。一开始做不到每天,那么我们可以每周两次这样去做,慢慢的去培养孩子的兴趣,他发现他可以做得到,然后同时甚至发现挺好玩的。兴趣跟动力不就被调动起来了嘛,同时去和孩子一起商量判断,是否可以符合实际情况,以及孩子的能力范围。
比如说家长可能会跟孩子说,我们每天这样做是不是可以啊?你会看到孩子觉得挺难的,甚至孩子好像还没有执行的,就打退堂鼓,就不愿意。这个时候你可以降低一下你的起点,比如说我们每周三次,隔天一次或者每周两次,其实都是可以的,重要在孩子是能坚持的,这样你的规则可以执行下去。
同时规则也不一定是很严格,很死板的那种。在执行的过程中其实是可以不断去试错,同时不断的去调整。
这节课跟大家讲了家庭规则的一些重要性,以及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前期要去考虑到它的有效性,它的执行性,然后它的作用是什么?
继续整理二年级奥数:推理故事和图文算式 例题2。
【例2】(★★★)求出看图回答,一个足球是40元,一个皮球是( )元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