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启了沈石溪老师的第三本动物小说《再被狐狸骗一次》。我很喜欢他的写作风格,清晰的脉络,幽默风趣的语言,朴实自然的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真实地显露丛林间动物们浅显却又深邃的情感。
今天的《瞎眼狐清窝》着实地震撼了我的心。红狐用清窝的方式强行逼迫已经成年(才一岁半)的幼狐离开家独自闯荡。
瞎眼狐蝴蝶斑一家遭遇意外,丈夫和女儿惨遭巨蜥之口,蝴蝶斑也从此成为一只瞎眼狐。虽然眼睛失明,蝴蝶斑依然毅然决然将自己的儿子“黑鼻头”清窝,对于一只没有捕食能力和御敌能力的瞎眼狐来说,这无异于自杀啊!可是,她却铁石心肠硬要将孩子赶出家门。她已经饿了好几天,瘦得皮包骨头,被清窝的“黑鼻头”捕回来的小仓鼠也让她一度欣喜和动心。可是,没等美味的食物咽到肚子里,她突然把它全吐了出来,甚至还把黑鼻头的耳朵死死咬住,顿时鲜血淋淋!并且发出最严厉的警告:你倘若再回来的话,我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最终母狐蝴蝶斑高昂着头,身体堵在石槽口,纵然面前堆着四只小仓鼠,她却直到饿死也毫不为之动容。
我们实在也猜不出狐妈妈为什么如此心狠手辣?这一个奇怪的族群所谓的“清窝”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寓意。读到最后,我才明白,狐清窝,类似人类的成年礼,这是狐的一种古老的不可逆转的习性。孩子到了成年,父母必须用最严厉的方式将他们赶走,让他们独自面对生命接下来一切的考验:觅食,御敌,拥抱森林,自立门户,承受苦难,享受幸福。如果面对孩子承受不了生活的艰辛而返回家,父母就会用暴力的方式驱赶孩子。如果不这样,孩子就会产生依赖心理,不能培养起独挡一面的求生本领。蝴蝶斑宁可饿死,也坚决拒食儿子的“回报”!他是怕孩子错过养成独立能力,塑造勇敢坚强性格的最佳时机,怕他日后不能真正顶天立地的生活啊……她选择牺牲自己,来成全孩子的未来。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
想想我们人类,对待孩子的原则是什么?有多少父母溺爱,包办,袒护自己的孩子,换来孩子对父母的过度依赖,他们不会这不会那,只会“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差,成年之后也顺理成章成了“啃老族”,缺乏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真应该学习狐族的“清窝”,逼孩子一把,就是助他一臂之力,让他们在合适的年龄里掌握必要的生存本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生活法则。这句话用在动物界合适,在人类身上,也同样恰当。
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家长,我们更应该放手大胆地让孩子去思考,去决定,去动手做,去经历风险与挫折,去品尝成功与失败。去承担责任,去追逐梦想,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