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小学紫涵紫萱家长
“精神内耗”这个名词挺新鲜,专家解释为是指焦虑、懊悔等负面情绪所带来的精神压抑。看来它是一个贬义词。这个名词初次出现,是在一个作者描述生不逢时的二舅的视频作品中,这个视频一经发出,全网刷屏。关于“网络刷屏”,我发现“励志、鼓舞”类的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且关注度极高。
作品中所描述的二舅不管是他对生活的热爱还是面对生活的不如意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甚至可以作为一个让孩子学习的典型。二舅年少时是村中的天才少年,从小学至初中都是全校第一的好学生,他的未来一定是一片光明美好的。可后来因为高烧而村医的错误治疗,导致了二舅成了残疾,从此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因无法面对而心灰意冷,整日犹如“卧龙先生”般躺在床上不言不语。一年之后,他有了新的转念,开始看医书,想要靠自己之力去改变现状,想法很饱满,但是现实却很骨感,久病并不能成医。二舅并没有气馁,反而越战越勇,已经有了想要站起来的勇气,慢慢的去学习怎样生活,他每天呆坐在天井看天,也许在别人眼中是在看天,我想他是有了新的目标了。后来通过观看木匠工人的操作,三天就学会了这个养活自己的手艺,自己在家慢慢探索。三年后,二舅首次离开家门,去给生产队、村镇中的人挨个做家具,他工作认真,大家也都喜欢他。再后来二舅碰到了那个为他治病的医生,医生很自责,可二舅只是笑笑的骂了一句又一瘸一拐的走了。二舅因为残疾证办不下来,很是失望,就自己去了北京,还说改革开放真好,因为“公平”!后来二舅就去了部队做些零活,不忍士兵受累,就给士兵们默默地做了很多桌子柜子椅子,后来回村,为了让妹妹出嫁体面,他偷偷的为她做了一整套的家具,在那个年代,这份“嫁妆”是如此的厚实。再后来他又顾起了全村的维修工作,不会修的只有智能手机、汽车和电脑,还会自己做二胡钓鱼线做弓毛、抓蛇做琴皮毕竟,“二舅总有办法”。孤身的二舅收养了一个女孩,他全身心的照顾体贴孩子,到后来孩子长大了,回赠给他的是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
二舅的事迹深深的感染着我们,从他身上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优秀的品质需要我们去学习,甚至在人生漫长的岁月生涯中都必须拥有的技能,那就是面对生活的韧劲!二舅活的简单,活的通透,正如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在生活中不管我们遇到再棘手的事情,都要有一颗平和的心,相信天是不会塌下来的。出现问题,不急躁,不抱怨,更不要一筹莫展,而要像“二舅”一样,在困难重重的境地里杀出重围,为自己摇旗呐喊!就像作者说的“二舅总有办法”一样,二舅的好学、好钻研时时鼓舞着我们,即使危机重重也要去想办法开辟出一条光明之道,只要不倒下就不能停止对学习的动力和对知识的渴望!相比二舅,我们拥有的是健康的身体,美满的生活,不为生存而忧愁,又何苦为了一点小情绪就去自怨自艾,让自己狼狈不堪?我们要做我们自己的主人,而不是他人口中的“自己”,强大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所向披靡,无惧无畏,成为一个身上带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