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夕,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情人节的氛围,虽然有些朋友说不过洋节,但是氛围感来了,看见别人各种各样的秀,心里多多少少还是羡慕的。羡慕什么呢?并不是羡慕她们收到的红包和礼物,只是觉得生活有人惦记有人疼是一件特别特别幸福的事儿。每天的忙忙碌碌,整日的奔波仿佛在被惦记的那一刻就已经被甜蜜暴击。
就像一句话说的,生活中所有的节日都不是为了要礼物,而是为了证明爱与被爱。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情感动物,本来就平淡的日子需要加点点糖。希望我们都能被生活善待,希望我们每个节日都可以收到最好的“礼物”。
我的七夕节礼物早已如期而至,老公亲手剪插的玫瑰花,虽然插花的技术不专业,但却溢满了深深的情意,还有一大早就转账的大红包,晚上还精心订购了我最爱吃的榴莲,这才是七夕正确的打开方式。两个女儿满眼的羡慕,还说长大以后要找个像爸爸一样对女生好的男朋友,虽然很遥远,但在女儿心里有了被爱的定义,我说,节日并没有那么重要,它其实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对身边的人表达爱。把生活过的很有仪式感,其实你也可以,只要你用心去做,认真去对待。这样的生活才叫生活。通过仪式感传递和积累,便组成了记忆深处的美好。
张爱玲曾说过: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的自我尊重,也让我们更好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也许在很多男人的眼里,认为女人讲究仪式感是一种矫情。其实最让女人感动的,从来不是耳边情话,也不是昂贵的礼物。而是你下意识的惦记,你语气中的温柔,和你满眼满心的在乎,是让她感受到爱与被爱。
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中年大叔去花店给他妻子买花。大叔跟店员说,“姑娘,给我包束花,还是送给我妻子的。”
店员就问中年大叔:“你经常送你妻子花吗?”
中年大叔:”别瞎问,一般姑娘问完都跟自己的男朋友找麻烦了。“
店员:”你是每天都送吗?“
中年大叔:”当然不是,谁能每天都送啊?每月送一次就好了。”
店员:“那你坚持送多久了呢?”
中年大叔:“我家姑娘今年9岁了,你说我送了多久呢?从结婚到现在。”
店员这时已经一脸羡慕地看着:“那你是被逼的,还是自己心甘情愿送的啊?”
中年大叔:“我都是被逼的。”
店员:“那你觉得这样好吗?”
中年大叔想了想说:”没啥不好的吧,起码这辈子她收够了花,她就不会因为哪个男人送她花就把她骗走了。“
明明一个小礼物,一顿饭就能增进感情,让爱情保鲜,为什么不愿意去做呢?她不是自己买不起花,而是想你买的而己。
女人为什么要讲究仪式感呢?并不是她有多物质,非得要那个礼物,而是想通过这种仪式感,这个礼物来证明彼此之间爱的流动,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里,感受到自己爱的能力与被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