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以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阅读。阅读就像是一根魔杖,具有神奇的力量。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学或者初中阶段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非常喜欢阅读,那你的孩子也是非常具有潜力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流行一句话:“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高考语文中,阅读和写作占了相当大的分数,这两项要取得好成绩,都离不开课外阅读的积累。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量的积累,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大量的词汇,语言更流畅、文笔更老到,这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把别人的东西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这时候,不用上写作班,一样能写出好文章。
有些家长也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给孩子买回来的读物却是作文选,或者给孩子订作文杂志。这些作品虽然也文理通顺,但毕竟是学生的习作,不管是语言还是思想都还比较稚嫩。只读这样的作品,并不能获得精神上的滋养。而且不少作品有着很明显的成年人指导的痕迹,说些“假大空”的套话,并不能给孩子带来美的享受。
而经典作品、文学名著,则凝聚了前人的智慧,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充满着真善美,能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要想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作文成绩,我们放着那么多名家、大家的作品不看,只看作文选,那么大概率,孩子的写作水平会不如作文选里的习作。
尹建莉老师在书里还对比了几种“好阅读”和“坏阅读”。其中一组对比是“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衡量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有三方面:理解、记忆、速度。其中速度是阅读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能够达到“一目十行”的人,说明阅读能力已经达到一种非常熟练、自如的程度。快速阅读,有利于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如果一字一字地读,所感知的阅读材料是零散的,不利于把握整体内容。现在的高考试卷,题干变得越来越长,有的题目,光描述就占了半页纸。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语文的阅读题中,也存在于数理化的试卷中,大量的有效信息隐藏在长长的文字里,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连题目都看不完。
但人的阅读速度也不是天生的,速度取决于阅读量。只要保证孩子足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自然会提高。这里要提醒一个小细节,就是阅读的时候不要一遇到生字就查字典。因为查字典会打断阅读的节奏,会破坏阅读的兴趣。如果不影响理解,可以把不认识的字让过去。等都读完了,再回过头来查字典。这样能保证阅读的连贯性。大家都有过看一本喜欢的小说,一气呵成看完以后的畅快感。保持这种阅读的畅快感,就是对孩子阅读兴趣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