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晴
亲子日记第(1658)天
五年级七班李可心妈妈
酷热笼罩下,我们似乎到了离开空调就不能活的地步,但是炎热的天气,也要做到节制使用空调或者风扇,既得到凉爽也得要关注身体健康。忘记在哪看到的信息了,说是挂脖式小空调长时间使用就有可能造成面瘫!那种小空调是挂在脖子上,基本是固定式制冷,长时间连续使用就极可能造成面瘫。天热贪恋凉爽,也要关注身体健康。
暑假里,安排一场海边旅游绝对是享受,既能感受海的博大,还能下海求得凉爽,但是意外也会相伴而行的!最近两个陕西的青年在青岛海域,因为海水浴场没有开放,所以去了其他地方,现在礁石上看海浪时不顾岸上阿姨的大声呼喊劝阻,坚持看海浪涌来,造成了伤亡!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孩子啊!父母会是怎样的肝肠寸断呢!珍爱生命,虽然不能说要远离水源,但是在没有安全标识的地方,确实需要远离,而且我们都知道一句古话[偷笑]听人劝,吃饱饭!有人劝你离开某片水域时,请一定要相信人家是要保护你,人家是想要救你的人,大家共提醒。
玉米地已是满眼葱茏,高高的玉米地只是看着就能想到里面的闷热。记得小时候我也会跟着去地里割草,需要割草时的高度远不及现在这么高,但是小小的我钻进去还是难以找到我的身影[捂脸]玉米叶子割的人肉疼,田间的风也被玉米遮挡的进不来丝毫……现在这么想想都还感觉着闷热和难受,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用上了除草剂!在庄稼还是小苗的时候,就购买适合的除草剂喷一遍[强]嘿!不能说寸草不生吧,反正能灭掉百分之九十多的草!好像从那时候开始,人们种庄稼才逐渐变得轻松了一些!三十几度的高温,我们啥也不干都汗流浃背的,更别说钻进庄稼地了。不过闷热的环境不止是庄稼地!轮胎厂的硫化车间就是高达五十度左右的工作环境!汗湿粘腻在身上的工作服,来回工作的上万步的行走……酷暑难耐?走进硫化车间感受一下,咱一定会感觉家里的三十几度是一种享受!当然了生活就是一个个不容易组成的,辛苦的劳作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辛苦难以避免,那就利用下班时间好好休息!加油所有的打工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七夕被冠上爱情的美名,我从公众号弟子规学堂上看到人家描写的古人过七夕,却感觉更有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家任昉写了一本《述异记》。
他在这本书中,将《诗经·大东》篇中记载的牵牛和织女这两颗星辰,赋予了人间的爱情故事。
随着时间的流逝,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慢慢融入到了七夕这个节日当中。
在古代神话中,织女是仙界的巧妇,能织出巧夺天工的锦绣,是世间女子向往的榜样。
所以后世的女性,便在七夕这一天的晚上,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
这才是七夕节最初的面貌。由此,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并衍生出五花八门的乞巧风俗。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唐代诗人崔颢的这首《七夕》,就再现了都城长安七夕之夜的盛景。
七夕乞巧,最常见的形式是穿针乞巧。
五代时期的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除了穿针乞巧,明清时期还流行“丢巧针”的游戏。
明代沈榜曾在《宛署杂记》中详细描述“丢巧针”的玩法:“燕都女子,七日,以碗水曝日中,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
02七夕,当然不会只是一场女人的狂欢。
古人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科举制度出现之后,中状元被称为大魁天下士,一举夺魁。
因为魁星主掌考运,所以读书人又把七夕节叫做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都要例行祭拜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有些读书人还会在这一天晒书,来展示自己的满腹才华。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一个晒书的故事:
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晒书”。
晒肚皮就是晒书,短短几十个字就写出了郝隆的书生意气。
古代的孩子们在七夕,主要是玩一种叫做“磨喝乐”的玩具。
“磨喝乐”是梵文音译,相传本为佛教天龙八部之一。
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番汉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可爱儿童形象,成为“七夕”节流行的一种泥偶人。
《东京梦华录》记载:两宋时期,每年的七夕节,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购买“磨喝乐”给家里的孩子玩耍,借此实现乞巧和多子多福的愿望。
日记末尾跟孩子们说一句“妈妈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