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着孩子们看了《走路上学》这部电影,几次我的眼里都涌出了泪水。
但是,我感觉到孩子们的感受和我是不一样的,他们关注的也许是恬淡的山里人的生活。
大山里的孩子上个学,需要溜索跨过怒江,天气那么冷了,孩子们还穿着凉拖鞋。
刚来的志愿者老师,穿着靴子还觉得脚冷。这鲜明的对比,只是因为那些贫困的孩子习惯了。
新来的老师,为孩子量脚的大小,为孩子们买鞋,孩子们高兴地无以言表,只能暗暗好好学习来回报老师的爱心。
看着懂事的姐姐娜香,舍不得穿鞋,要留给弟弟穿,而弟弟也懂事的让给姐姐的情形,不由为孩子的懂事而心疼。
而姐姐恰恰因为鞋子掉了,她想要捡回来,却掉入江中,丢了性命!
弟弟瓦娃,原本一直想要上学,偷偷学溜索去学校,妈妈的担心和无奈,都是因为没有一条上学的路。
失去姐姐后,弟弟变得很沉默,当老师看到他画的桥,以及桥上手拉手的小人儿,老师的眼圈红了,知道了弟弟的心愿。
影片的最后,弟弟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政府为孩子们修建了一座桥,可以走路上学了,唯一遗憾的是,姐姐娜香永远看不到了。
再看看现在的孩子,每天接送,吃好的穿好的,还不知足,也不知道珍惜好时光。
动不动发脾气,作业本用不完就乱七八糟的不成样子。真的需要好好锻炼一下,也许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这点。
不管老师还是家长,都把做家务当成一项作业,让孩子们去体验生活。确实,如果孩子不是亲身经历,他们很难有深刻的感受。
即使感慨也是无病呻吟,让孩子去体验生活,不太现实。只有先从小事做起,在家务劳动中慢慢体会生活的不易。
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些人拼尽全力也许才是别人的起点。但是,有梦想就有希望,永不言弃,追逐梦想的路上才会有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