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12 星期五
孩子6岁前“变聪明”的几次机会,
智力开发的黄金期千万别错过
这一代孩子的竞争很激烈,从学习成绩,到才艺表演,再到科学创意,各种内卷。
已经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婴儿期就开始尝试各种智力开发了。在不同的年龄段,哪些开发是有效果的,哪些是事倍功半的,哪些开发不仅没用,反而是有害的呢?
这就在于你的开发和培育是不是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是否抓住了“敏感期”。
提前让孩子抢跑,赢在起跑线,是很多家长的夙愿。但实际上,像豆豆爸这样,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没有遵循发展规律,不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思维发展特点的做法,其实是拔苗助长,用力过猛,最后结果恰恰是适得其反。
顺势养育,掌握并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0-3岁孩子的认知特点
3岁之前的孩子主要通过各种感觉认识事物。所以这个年龄段,孩子智力开发的关键是,让孩子通过自发的活动,充分发展多通道的感觉和知觉,慢慢认识一切。
孩子出生之后,首先发展的是我们更容易忽略的皮肤觉、嗅觉和味觉等近距离感觉,然后逐渐发展出视觉、听觉等远距离感觉。
3岁之前智力开发的关键是,按照孩子的节奏,让他们通过自发的动作,多感官地感知周围的一切。
3岁之前智力开发这样做
从保护宝宝的感觉器官开始尤其以眼睛的保护最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远离各类电子产品和噪音。
展开早期感觉训练,培养孩子运动多感官进行感知的习惯和孩子保持经常性的肌肤相亲;利用家里各种食材和食物,与宝贝玩闻不同气味,尝不同味道的游戏;还可以经常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唱儿歌;在孩子手边摆放颜色鲜亮的,有多种触感的玩具,方便他的小手多摸,看颜色和形状,听声音,洗干净后啃一啃,用味觉和触觉来感受玩具的软硬和弹性。
提升观察力 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引导他主动观察。辨别花的颜色,两片树叶的不同;还可以引导孩子按顺序观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等。一段时间之后,他就能自己进行有序观察,这也是一种思维和言语的训练。
培养动手能力和数学能力三四岁是剪、贴、凃等动手活动的敏感期,也是数概念快速发展的时期。抓住这一时机,训练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际物品教孩子数数,辨别形状、上下、前后、先后,能大大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
3-6岁孩子的认知特点
这个阶段的孩子,记忆能力提升明显。主要表现在,记忆容量明显增加,语词记忆发展速度更快,开始从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转向理解性的意义记忆。
如果孩子能用他比较熟悉的词去代替他不熟的词,在复述故事时能删除无关紧要的部分,还能加上一些自己认为合理的细节,就说明孩子已经开始了意义记忆。
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能从自我角度去解释世界,他还很难想象别人是怎样看待事物的。
我儿子这么大的时候,就曾抱着半个西瓜,罩住自己的脸,然后让我们来找找他;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是,也曾用一个纸质的购物袋套住头,把自己藏起来。他自己看不到别人,就以为别人也看不到自己。
基于这些特点,对学龄前孩子的智力开发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3-6岁的智力开发这样做
帮助孩子提升记忆力记忆力通常和情绪、韵律和理解有关。比如背诵一首诗歌时,可以一边和孩子玩,一边吟诵,合着诗歌的韵律打节拍。孩子就会把对诗歌的内容记忆,和爸爸妈妈相处的快乐时光这种情绪记忆联系起来。还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和他熟悉的事物,来解释吟诵的内容,增强孩子对记忆内容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启动意义记忆。
丰富孩子的视野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一些通俗易懂的绘本、故事书和科普读物,一起去大自然接触不同的新鲜事物,引导孩子讲述自己度过的故事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
利用想象力打开思路激活想象力的关键在于随时随地地启发。看到小汽车的轮子,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圆形还能用在哪些地方。他的回答可能会千奇百怪,出乎意料,但千万不要嘲笑他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象,你要做的只有积极鼓励。
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年幼的孩子总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说明他正在思考。不妨以孩子的思考为主,让他主动寻找答案。如果真遇到弄不明白的,可以和孩子一起,查资料、请教他人、反复思考,或者一起讨论,总之是引导孩子坚持不懈地通过各种方式找到答案。这比你直接告诉他结果,重要得多。
养孩子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至少是18年,216个月,6570天。每个孩子生而不同,花期不同。尊重成长规律,给予足够的耐心,足够的镇定,足够的坦然。用心陪伴,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