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对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认识不足,有的家长甚至阻挠孩子的课外阅读。家长很关心孩子的成绩,怕读课外书耽误学习。有些家长总是认为课外阅读不是学习,学课本才是学习。而阅读课基本上不是孩子手里拿本书去读,而是教师在讲“阅读方法”,学生做“阅读题”。这宛如当一个人需要喝水时,旁边的人就滔滔不绝地给他讲一大堆关于喝水的知识,并让他回答一些关于喝水的问题,而盛满清水的水杯却从来不肯递给学生。
由于学校和家长对阅读的不重视,就导致了孩子不阅读,不会阅读,更不用说阅读兴趣的培养了。在现实小学生中确实有这么一种现象,一些孩子从不读课外书,考试成绩经常很高,而一些经常读课外书的同学在考试中并未显出优势。这是因为小学语文考试卷一般都是紧紧围绕教材来的,考试前紧扣教材的反复训练,确实会让孩子在卷面上表现出好成绩,事实上,不少人的成绩只是一种假象。这样的考试不能考查出学生们真正的“语文水平”,它只是在考察“学课本的水平”。语文成绩的假象一般只能维持在小学阶段,一旦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语文考试卷和课本的联系越来越弱,成绩与阅读量的相关性就显现出来了。高考语文试卷,除一些古诗文外,绝大多数内容和教材无关,它考查的基本上就是学生真实的语文。
凡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不论它的内容是什么,其中一定包含着真善美的东西,这些真善美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