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不虚构捏造,只有自己体会到的才最能打动人心。案例中一位淘气的孩子因为写出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作文却被判了零分,这无意深深的伤害了孩子写作的兴趣,后来自己编了一篇竟然得了七十二分,听起来很不可思议,这位老师只注重了文章的表面,华而不实,看似满满当当的字,但缺少了灵魂。孩子把开动的火车比喻成蜿蜒爬行的蛇,被老师驳回了,试想在写作方面我们都认为可以天马星空,更何况这个比喻也是恰当的,孩子能感觉出来它们之间是有相似性的,火车是弯的,蛇是弯的,火车是慢慢开动的,蛇也是慢慢爬行的,这已经体现的比喻的相似性。文章中的那位老师,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得不合适,就完全否定了孩子的比喻,这说来有点荒唐。
当孩子真实的想法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否定,那他就会认为既然我认真写都得不到认可,那我为什么还要继续,反正编一编也是一样的,说不定分数还会更高,这也无形的教会他们说假话。
当学校要求回家给妈妈洗脚尹老师对她讲了讲她的感受,学校办这个活动无非是想让孩子帮妈妈缓解一下疲劳,缓解一天的疲惫,尹老师也说了,她最近上班是坐车去的,脚是不累的,相比手和脸是需要放松的。那洗脚的活动就没什么大意义了,结合来说不管是作文还是举办活动都需要有真实性,要贴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生活中完成写作,在写作中感悟生活,最真实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