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同事们一起读了“写作文的最大技巧”,读完后我是这样想的:写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简单的部分,因为它没有任何技巧,只需真情实感;写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难的部分,因为它没有任何技巧,只需要真情实感。尹建莉老师这本书的每一章节,总能引起我内心的共鸣,写好作文技巧无他,唯将真情诉诸笔端而已。
文中尹老师朋友有个疑惑,自家孩子不会写作文,想请教如何提高孩子作文水平。当看到这个孩子写的《记一件有趣的事》时,我跟尹老师有同样的想法。孩子从自己了解的角度进行描写,写的生动有趣,真情洋溢,可就是这样一篇可称之为“上乘”的作文,却被老师无情地判了零分,再看其修改过的文章,也许是符合题意的,但是内容确是无比空洞,无病呻吟,因为孩子并没有真正经历过这件“有趣”的事,而且这件事在孩子眼里,实在算不得有趣,那自然也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勉强合格而已。就像尹老师说的:这就好比有人蛮横地用锤子敲碎了一颗浑圆晶莹的珍珠,然后拿起一块石子告诉孩子,这就是珍珠。
作为老师,我经常在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写不出高质量的作文,孩子们看书也不少,各种班也报了,有家长给我看孩子在辅导班写的作文,确实语句流畅,甚至还有点文采,但是在学校一写作文还是流水账,为什么呢?在各大辅导机构中,一种“五感法”写作方法大火,从“视、听、嗅、味、触”五个方面去进行描写。现场有老师给提供框架,每个学生都能写出优秀的作文,但是很多情况下是这样,老师只负责搭建框架,甚至有的所谓“五感法”只是一场“无实物想象”,整堂课一张图片,孩子们就要靠想象去猜它的味道,然后给出一个模板,让孩子遇到任何东西都通过五感法往里面套。我看到很多孩子写作时,拼命硬套模板,有时候语句不通,也不知道稍作改动,写出来的作文依旧词不达意。其实这种写作方法,我们小时候早就用过了,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兼任体育,他教语文的方式比较特别,经常上半节课就带我们出去玩,回来后从不像其他老师一样,让我们把今天玩的内容写下来,而是像讲故事一样,把他所看到的告诉我们,这样一说,我们便也乐于分享我们的发现,在我们班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晚上回家时就主动把这些有趣的事写到日记里,所以我小学其实并没有写过几篇作文,只是真实地记录下每天的生活,初中以后,我的作文水平也是领先班里很多同学的。
今天读了尹老师的书,这段回忆又重新涌上心头,说的有些啰嗦了,最后扣一下题吧。我们让孩子不要撒谎,但是写作文时又不断地干涉他们,让孩子怯于表达真情实感,这样又怎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呢?所以,写作文的最大技巧还是要“说真话”。